文/高越 王子薇

编辑/金汤

侵袭郑州后,极端暴雨开始向豫北冀南方向转移,新乡市随之成为重灾区。

气象信息显示,7月21日8时至21时,新乡市西北部4个站点出现特大暴雨,45个站点达到大暴雨,25个站点达到暴雨。其中,新乡市区牧野站两小时降水267.4毫米,已超过郑州两小时最大262.5毫米的降雨量。

由新乡市代管的卫辉市,位于东北部,被称作“豫北水城”。卫辉位于太行山脉下,有四条大中型河流和四座中小型水库。连日的大雨使平原雨水与太行山区来水组成的洪水,顺着卫河由上至下威胁着新乡市区、卫辉市区与卫辉市下辖的上乐村镇三个区域。

洪水来了,对于人们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离开家园。22日下午,新乡共渠内洪水漫溢进入卫河,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紧急通知,卫河新中大道以下至出市境所有村庄紧急转移。位于下游泄洪区的上乐村镇33个村庄被迫集中撤离,三河交汇、地势较低的卫辉也未能幸免,在洪水的围困中成为“水中孤城”。

人们等待、救援、守卫,在积极地自救与互救后,最终只能选择离开,位于上游的新乡是最后的终点。

上乐村镇的33个村庄

上乐村镇的村民们是第一批离开家园的人。

22日16时,上乐村镇宋村段预备人工泄洪,下辖包括西板桥、小河口在内的33个行政村的上乐村镇开始了大规模的撤离。

此前一天上午7时,卫辉启动了防汛Ⅰ级应急响应。仅5小时后,卫辉山区的两座重要水库开始溢洪,卫河、共渠水位持续上涨,位于下游的上乐村镇面临山洪与河水满溢的双重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辉市位于太行山脉下

22日那天上午,李新在家族群和村里200多人的大群里同时收到了一条信息,“33个村所有群众包点、包村,下午四点前,务必一个不落,全部撤离!”

李新一直与父母住在卫辉市区,但家里的姥姥魏芳还留在了位于上乐村镇武庄村的老家里。

当天,从一大早开始,村干部和党员们就开始拿着大喇叭在街道上循环播放撤离的消息,还挨家挨户地敲门通知。按照通知安排,所采取的方式是首先动员群众以投靠亲友为主,在没有亲友可投靠的情况下,集体组织撤离至对接安置点。李新家人担心耽误了撤离时间,与姥姥商议后决定,先跟着村里的人一同前往安置点,安顿好之后再联系家人过去接她。

于是,魏芳和部分武庄村村民一起,成为了较早一批撤离的居民。撤离时,村里有人带了衣服和盆,还有人带了食物,但是魏芳只随身带了一个薄的铺盖,其他什么都没有拿,“人安全最重要,能跑出来就没事,东西都是小事”。

撤离的当下,村里已经开始有洪水流进来了,地势比较低的房屋有的被淹,马路上的积水到了腿肚子的位置。自行撤离的人坐着三轮车和小轿车先走了,魏芳在一辆大货车上等着全车坐满。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撤离,魏芳明白他们的苦衷,“有些人上了年纪,身上本身就有病、腿脚也不好,他就不愿意走”。街边有一户就是这样的情况,老人自己住在武庄村,撤离时就坐在家门口,或者是在屋里的床上躺着。村干部在门口不停地劝说,但对方还是不停地摇头和摆手。大约僵持了将近10分钟,村干部从车上又喊下来了两个人,一人拖着肩膀,另外两个人抬着两条腿,生拉硬拽地给拽上了车。

网上的视频里也有同样的情况。一位老人抱着家里的一编织袋小麦不撒手,一边哭一边说“不走,哪也不去”,旁边站着几位村干部,想要拉起这位老人,带他离开。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一边是生存的希望,可另一边是一辈子的积累。视频下面有一个评论说,“这个屋子可能就是老人的全部积蓄了”。

在村里的大喇叭不间断地播放着撤离通知之时,也有一些人在巧合之下错过,家在上乐村镇皇甫村74岁的韦永彬与妻子就没留意到。当时,他们正忙着搬东西,并没有想到这场汹涌的洪水最终会淹没自己的家。

下午五点四十分,上游的洪水漫溢入卫河,又顺着卫河下泄,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紧急撤离通知。晚上六七点钟,看着越来越汹涌的水势,韦永彬和妻子意识到不对,准备离开,但当他们刚走过门口的桥时,发现出去的路上满是积水,走不出去了。他又赶紧回家,拿上手机充电器,与妻子待在自家二楼。幸运的是,手机信号未受影响,当晚,远在北京的女儿替他们在网上发布了求救信息。晚上十一点,有网友打电话进行核查,发现“老人说话都在打颤”。

第二天,他们的二儿子从卫辉开了辆货车赶回去,抵达时,家里的水已有一人高。二儿子把待在二楼的老两口背出来,大儿子又把他们接到了隔壁市,彻底远离泄洪区。

赵如慧家与韦永彬住的皇甫村就隔一条河,住在东板桥村,那里本不是泄洪点。但还没等泄洪,东板桥就出现溃堤迹象。22日上午,村内开始大规模组织撤离。一些有能力投靠亲友的人自己走了,赵如慧没办法只好跟着来了安置点。

当晚十一点半左右,东板桥村溃堤了,听到这一消息,安置点内好多人都哭了。凌晨一点,赵如慧睡不着,只能在院子里站着,院子里人很多,都在排队领被子,由于撤退得急,很少有人顾得上这些。她想起若是平时在家,这时候早就睡了。

在安置中心的第三天,除了吃饭和睡觉,赵如慧只是坐着啥也不干,就是想回家。大多在安置点的村民都是这样,白天,搬个小板凳,成群的坐在学校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最关心的仅有两个问题:房子和庄稼。

上乐村镇区有耕地58341亩,因为排灌条件良好,是卫辉市的主要农业大镇。但几天过去了,赵如慧通过短视频看到家里的水势一点都没下降,她已经不奢求庄稼能保住了,如今,更担心的是没有房子就等于没有家,她不知道等没水了,房子有没有人管。

23日,原定于22日下午四点泄洪的上乐村镇柳位坡蓄洪区泄洪。此次,上乐坡镇的33个村庄,共转移了22万农村居民。

泡在洪水中的卫辉

魏芳住在了卫辉市后河镇的一所学校里,这是当时卫辉的27个安置点之一。呆了两天之后,7月23日,魏芳联系家人过来接她,孙辈李新赶到时还是能够看到有运送物资和转移村民的车陆续开进来。

但李新听到志愿者说,这里的安置点也只是临时的,学校旁边的马路往北走1公里,那里的村庄正在进行撤离,“后河镇不能多待”,但是转移去哪里,“不清楚,往市区走吧”。

22日开始,随着河水水位不断上涨,卫河与从东部穿城而过的孟姜女河已逐渐与河堤持平。同时,卫辉市内多段河堤出现漫堤溢水,沿岸村庄陆续进行转移。在这些进行撤离的卫辉村子里,下园村是其中的重灾区之一。

下园村位于卫辉城区西北,常住人口超5000人。村东边有条水渠,西边是卫水河。连日来的暴雨导致东渠里的洪水穿过农田与铁路流进村里,河水漫堤后也向村内汇聚。7月21日,下园村还没有积水,但在22日上午,积水已超过半米,等到了下午,水已经有1、2米深。

洪水来得太快太猛,村民们没来得及转移,被困家中。他们只能向线上志愿者发送救助信息,“紧急,四个成人和一个婴儿被困屋顶”“一位孕妇被困在二楼,需送医院”。而等到救援队赶到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村民们最先看到的是一个个带着亮的圆点,那是扬州蓝天救援队9名队员所佩戴的头灯所发出的光亮。为了让队员们能够尽快地发现自己,村民们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打开手机上的手电,再拼命挥舞手臂。

那一刻,队员朱阳觉得自己的头灯“就像是奥特曼身上的能量提示灯一样,是一种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阳在救援 /受访者供图

其实,朱阳本来按照救助信息制定了最短路线的援救规划,但等他到了这里才发现点对点的救援完全行不通,因为“受困的人实在太多了”。一看到救援队出现,十几个原本泡在水里的村民一点一点划着蹚了过来,团团围在皮划艇的周围,“你根本没有办法,他们就眼巴巴地看着你”。

救援队只有两艘皮划艇,只能决定派一支皮划艇前往受困孕妇和婴儿所在的地方,另一支留在原地开始转移民众。从11点多到次日上午9点,救援队已经转移了500多个群众,其中有老人、妇女和孩子300余人。

皮划艇成为了困境中代表着希望的存在。在水位不断上涨的积水中,铲车无能为力,一时间,对于皮划艇的需求,一度超过其他物资的需要。不同的民间搜救群中,每天都有大量急需皮划艇的求援信息。23日,新乡市应急管理局公开发布了急需皮划艇、冲锋舟的物资救助消息,当日,媒体纷纷转发消息:寻找皮划艇。

但就在此时,扬州蓝天救援队的皮划艇在行进过程中突然被水里的铁板划破,直接在水面炸开,队员们都落入到了水中,水面上还漂着棉被、衣服和树枝等杂物。

另一艘皮划艇也在不久之后报废。此时队员也撑不住了,他们已经高强度工作了将近11个小时,没有休息过,体力与装备都不能满足救援要求,只能准备从下园村撤离。离开时,队员童波看到了屋顶上和窗户旁向他们不停挥手的村民,对身边的队员说“感觉心里真不是滋味”;另一位队员也在后来的朋友圈里写到“人力有太多不可为”。

被援救出村的村民们正在往卫辉市区方向的安置点转移,与此同时,市区中的居民们也在进行着一场艰难地自救与互援。其实,从22日晚上,卫辉居民就开始了自发地在河堤沿线进行加固抢险的工作。

23日上午,卫辉市区仍然在降雨,王松下楼去车上取东西时才发现小区里的积水已经到了大腿的位置,他看到河堤旁围了许多的居民。走过去发现此时“河水已经至少升高6米,几乎与桥面平行”。

卫河与东孟姜女河中间原本有桥相连,但是现在两条河已经几乎合在一起,“农田也全部泡在水里,往远看已经看不到水的边了”,2王松知道,河堤旁有许多小区,一旦河水泄堤、城区的水位继续上涨,“所有的小区都会被淹没”。

河堤此时已经聚集了几百上千人,多以年轻男性为主,由居委会的干部们组织,大家带着自家的铲子、铁锹等工具,不停地往袋子里装石料和沙子,再接力给下面的人搬运到河堤上。

业主群里不时传来需要人手的消息:“河堤快要堵不住了,在家的青壮年们都出来帮帮忙。”渐渐,河堤上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此时防洪袋与石料已经严重短缺,大家找出了自家的床单和衣服,将床单剪成一条条长的布条,将面粉、淀粉混着沙子装进裤子里,再由布条扎紧做成简易的防洪袋。

上乐村镇泄洪之后,位于上游的卫辉市内水位得到了控制。23日,卫辉的天气渐渐转晴,当晚11点多,在卫辉市区做幼儿园教师的张萌看到志愿者群里有人发消息,一些从村庄转移来避难的人要安置到新一中,需要人手,她决定去帮忙。

看到卫辉城区正在一点一点变好,安置完村民后,张萌在凌晨发了条微博,最后写着,“熬过今晚就是胜利!!”

洪水去又来

但一天过去了,事实并没有如期待般顺利。7月24日,暴雨已停,但卫辉市上游的牧野大桥段共产主义渠出现决口,决口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卫辉市区的内涝明显加重。

在卫辉城郊开铲车救援的李学是对此感受最深的。他家在卫辉市城郊的李进宝屯,紧靠101省道,东边就是京港澳高速。连通城郊与卫辉市区的太公路,是从东部进入卫辉的重要路段,许多救援队和物资都从这个地方进来。

从24日起,他就在太公路上开铲车渡人了。那天下午六点四十九分,由于水太深,他的拖拉机坏了。凌晨,他又开着自己的铲车出去,1点42分,刚把“外地的朋友拖出去”,过于高的积水就又把铲车的水泵憋坏了。他只能硬把车给开出来,又找了两个人帮忙把车拖出去,送给修车师傅修理。修车师傅没要人工钱,25日晚上七点,花了一千多配件费,李学的铲车修好了,他又开上了太公路。

但从25日晚上开始,他明显感觉到救援压力在增大,他听到的情况是现在市里全淹了,正在让市里的全部撤离出来。但卫辉市里面铲车已经进不去了,市内最缺的是皮划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学在太公路上开铲车拉人 /受访者供图

这一晚上,从晚上九点到十二点,他来回了不下50趟。坐他铲车的人,进去救援的人多,出来避难的少,“在水里面的人都是从外面过来的”,凌晨一点,救援终于结束,他太累了,只想休息一会。

7月26日,卫辉城区的积水上涨速度达到最大,新一波救援力量正在向卫辉集结。与此同时,曾被上乐村镇与卫辉周边村庄村民们视为安全地带的卫辉城区也支撑不住,不得不进行一场“全民大撤离”。这一次,他们撤离的目的地是新乡市区。

撤离和救援同时开始,道路变得拥堵。7月26日早上七点,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通知,由于高速路口拥堵,除了抢险车辆外,京港澳从北向南卫辉下站封闭。所有送往卫辉的物资,需要送到新乡统一配置。

26日上午10时左右,卫辉市内最高的地方——新医一附院开始断水断电,只能紧急向新乡市区转运病患。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下午一点多时,医院积水严重,医院大门口水深已经到达现场救援志愿者的肩膀处,人们排着长队等待上船撤离。该院为三甲医院,始建于1896年——这一天,是这所医院125年来第一次停诊。

张萌也逃离到新乡,下午,她的弟弟已经从新乡市区赶来,准备把她接走,新乡是卫河的上游,也是目前整个卫河沿岸最安全的地方。路上,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我的家已经没了,我不希望我的家乡消失,拜托,希望今天有所好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萌在撤离路上 /受访者供图

而位于卫辉的李新也带着姥姥和家人前往新乡市区,离开前,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上面是暗着灯的新医一附院大楼。

与此同时,卫辉志愿者群内称26日是“全市逃难日”。拥有50万人口的河南县级市卫辉,成为这一次河南暴雨灾害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当天晚上,扬州蓝天救援队队员朱阳与队友再次出发前往新乡卫辉进行支援,同他们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救援队伍正在赶往新乡卫辉。

28日,卫辉市区内居民已基本全部撤离,这场长达一周的逃离洪水之路终于有了终点。然而无论是投靠亲友,还是寄居在安置点,被迫离开家园的人们在得以喘息的同时,更关注的还是被“泡”在水里的家。

目前,卫辉市区内仍有1600万立方米积水尚未排尽。据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截至27日,7.20洪涝造成新乡14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215.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77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95亿元。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损失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庄稼还有没有拯救的机会?市区水位为何高涨不下?被冲毁的村庄该如何安置?城市的重建与恢复如何进行?以及被灾情侵袭过的家庭与普通人的伤痛又该如何抚平?

暴雨后的新乡终于迎来了晴天,但受到重创的家园,正在等待缝合。(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新、魏芳、赵如慧、王松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