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儒家学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人处事做人的伦理哲学。现代人狼奔豕突茫然无措,你可能无法沉下心来钻研一种高深的理论,你可能无法接受一种高远的哲学,你的小确幸就是你当下的生活。但是你可以很轻松地读懂孔子的哲学,因为孔子的哲学就是仁学,仁学是关于做人、爱人的学问。在孔子看来,人生的使命就是治理天下,而治理天下最根本的就是修身,孔子和他的门徒们始终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而修身必先修心,如何修心?如何处世?如何在现实社会中过一段有价值向上向善的人生?孔子和《论语》会给你答案。懂得了孔子,你就会明白,你何以能成为中国人;懂得了《论语》,你就会明白,原来人生之路其实并非畏途,只要有序就能和谐,只要尽责就能发展,这就是儒家学说教人处世的中心意旨所在。好玩的国学将孔子的智慧总结成为八大人生处世原则,抛砖引玉奉献给读者朋友。
1.你什么样,别人就什么样。你对世界的态度,恰恰是世界对你的态度。人之所以为人,乃是互相支撑的群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像是我们揽镜自照,笑颜对镜镜亦笑,哭颜对镜镜亦哭。你脚下的土地,是你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你眼中的人,是和你历经生活洗礼的朋友。你用什么态度对待世界,世界将用什么态度对待你。此种法则运用到人际关系上,叫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儒家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说自己一生主要的精神就是“恕”道,保持一种豁达宽容的心理,如此你的人生将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中不愧于人,灵魂和谐而安然。从推己及人的思想出发,孔子还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的原则。人生道路上充满荆棘,但只要你能于危难时刻,拉别人一把,在别人犯错的时候,宽恕一次,当厄运降临到你头上的时候,别人也会帮你,互帮互助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2.跟着好人学好事,不要跟着张三学做贼。孔子告诉我们“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人总是在学习中进步的,也是在一次一次失败中爬起来的。学习需要榜样,在失败中爬起,需要自省的精神。孔子特别重视学习,把学习当成终生的事业和追求,孔子说见到德行事业等比我强的,我要向他看齐,看到身上有缺点的人,我要反省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善于自省反思的人,人生往往会很顺利,因为他能从学习和自省中得到教训,避免走弯路。这一点老子也有深刻的论述,老子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说,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的人也可以做善人的反面教材,如果善人和不善的人都不善于以别人为师,不吸取别人的教训,这种人看起来聪明,实际上则糊涂透顶。
3.骄傲是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的行为。孔子最看不起有了成绩就志满意得浑身嘚瑟的人,认为这种人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观。他说,“如有周公之才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即使是你有周公那样的才能,但你骄傲且悭吝,其余的才能就不值得一看了,这深得《尚书》中“谦受益,满招损”思想的真谛。孔子在《孔子家语》中说,“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越是有大成就的人,越懂得谦牧自冲的道理。老子也说过,“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泥土,而不是珍珠。清朝学者说,“居高视下真君子,将有视无大丈夫”,还有人说,“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就是这个道理。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的一生,可谓是践行了“谦受益满招损”的真理。
4.知识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孔子重视学习,并且强调要用一种博大的胸怀去追求知识。因为,知识是提升人生境界的第一法宝,它首先将作用于人的内心,知识的厚度将决定人生的高度。孔子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别人的事情,“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是提升自己精神境界,今人学习是取悦和炫耀与别人,所以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知识作为一种能力,将如影随形你的一生。知识丰富,则灵魂丰盈,知识匮乏,则灵魂无力。
5.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我们总喜欢在乎社会的评价,总想在别人眼里显得完美,因此大凡有功的总想独揽,大凡有过的总退给别人。但孔子明确反对这种行为。孔子给我们讲了一个孟之反的故事,“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孟之从不揽功夸耀自己,军队溃败的时候,走在军队的最后,掩护部队,快要进入城门的时候,鞭打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在最后掩护,是我的马太慢了。这就是功不独享过不推诿的美德。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多一些大度的胸怀,适当的把功劳让给别人,不要把过错都推给别人,这样你虽然损失了一些光环,但最终你将得到更多。
6.不要睡不着觉怪床歪,一切都是靠自己。这就是儒家学说中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人生精神。人生在世将如何活得快乐和有意义?儒家强调挺起刚强的自己,万事从自己出发,不要去求别人,不要去埋怨别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像《易经》中所说的那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其实就是对自己痛下狠手的过程,你对别人下狠手那叫残暴,对自己下狠手这叫刚强,因为你不对自己狠一点,那么人生和世界就会对你狠一点。所以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总是依靠自己,小人才会寄人篱下蝇营狗苟。孔子和孟子都喜欢用射箭来比喻人生,孔子说“射有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你没有射中靶子,就要从自身找原因。而孟子则说得更加明白,他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别人比你射的好,你不要去怨别人,只怪自己箭术不精。所以连观音也会说,“求人不如求己”,就是这个道理。
7.小不忍,则乱大谋。古人说,“心字头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祸自消”。孔子说“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有理想追求有境界的人,绝不会因为小事而自乱阵脚,绝不会因为小事而血气上涌,他们追求的是大境界,一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镇定。勇敢不是街头混混的挥刀互殴,也不是街头泼妇的以头抢地的无赖。君子成大事的前提是要能忍小事,如果小事也忍不得,那也就一辈子沉沦在小事中做个“小人”了,此小人之小非道德之小,而境界之小也。
8.信用是立人的根本。讲信用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守信求实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以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一个人若是不讲信用将寸步难行,孟子更是将诚实守信的法则放到了宇宙的角度,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宇宙万物都是以最真实的姿态运行,它从来不掩饰什么,人就应该像天一样恪守诚实之道,如此“天人合一”,就能达到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大境界。
原创文章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