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阳日报,电影《上甘岭》连长张忠发原型、原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连长张计发,因病医治无效,6月15日7时15分在河南信阳逝世,享年95岁。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他负过8次伤,荣立特等功4次、一等功2次。

 痛悼!老英雄,一路走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痛悼!老英雄,一路走好!

视频来源:极目新闻(剪辑 李仪

1926年12月,张计发出生于河北省赞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42年,年仅16岁的张计发加入当地的抗日先锋队。

1945年正式加入八路军,跟随部队转战太行、逐鹿中原、强渡长江、跃进江南,直到南海之滨。张计发历任河北赞皇独立团战士,15军45师135团排长、连长、营长、副参谋长等职务。

1951年张计发随部队奔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一线,在上甘岭一役,他担任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135团7连连长。战后,135团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张计发荣立一等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抗美援朝归国后,张计发进入原总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他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努力,常常在熄灯后还打着手电筒看书做题。

1960年,张计发确诊肝病,辗转数家医院只得到一个结果:最多能活5年。为此,张计发向上级申请转业:“如果我不能做贡献了,那我也坚决不做包袱。”离开深爱的部队后,他被上级安排进入信阳军分区干休所休养。

“那时候来找老张作抗美援朝事迹报告的人很多,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我不想让他去,最起码不要都去,可他偏偏一场不落。”张计发的老伴魏祖勤说:"他作报告,经常一手托着腹水肿块,一手攥成拳头顶着胃,不取分文、不看稿子、也不讲自己。”"让更多人记得我们牺牲的战友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我离开部队后唯一可做的贡献。我是一个老兵,应该保持战斗的样子。”张计发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个多世纪以来,张计发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近年来的报道有新华社2020年10月27日电《他坐在那儿,便是一座丰碑——记志愿军连长张计发》。

他坐在那儿,便是一座丰碑

——记志愿军连长张计发

新华社记者 刘艺

淡淡的百合香取代了医院走廊的酒精味儿,病房里,张计发静静地望着女儿们送来的花,粉百合、向日葵、康乃馨,花团锦簇地围着一幅画。

“这幅画是今年儿童节,信阳市十三小学的小朋友送给父亲的,画的是父亲亲历的一个苹果的故事。”张计发的二女儿张爱军说。

一个苹果的故事是电影《上甘岭》中的经典片段,主人公张忠发的原型,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135团7连连长张计发。

(一)

张计发的档案装在一个迷彩绿的盒子里,如同他一生的底色。

里面一份自传写道:“我出身贫农家庭,自幼饱尝困苦,曾眼见大姐被卖……七七事变后,日寇入侵,城守不住,村也难保……当八路军光荣,打了胜仗老百姓都来慰问。”

17岁的张计发打心眼儿里想着一件事:“我要当兵。”

1945年7月,张计发如愿参军。华北平原的放牛娃逐渐成长为解放军战士、排长。1951年,他随志愿军第15军入朝作战,并于次年10月30日,在上甘岭迎来了此生最难忘的战斗。

“我连的任务是参加上甘岭战役第三阶段的反击,全面恢复我军对597.9高地的表面控制权。”进攻开始后,4连、6连先后冲锋受阻,张计发带着7连冲上去时,与敌后续部队狭路相逢。

“那一战,拼的不光是武器,还有胆气。”后来,张计发在回忆录中写道:“突击排顶着枪林弹雨,连续冲了3次才占领阵地。敌人趁我们立足未稳,即刻组织反扑,只看见黑压压一片锃亮的钢盔,臭虫般密密麻麻地向阵地扑来。我不记得击退敌人多少次,但就算只剩8人,我连也并未后退,完成了坚守阵地24小时的任务。”

一个苹果的故事就发生在7连最后的8人之间。赶来接应的战士塞给张计发一个苹果,张计发马上想到让通讯员先吃,但通讯员把苹果传给了司号员,司号员转手递给了卫生员,最后苹果又完整地回到了张计发手上。

是役,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二)

张计发主动申请转业,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抗美援朝归国后,张计发进入原总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他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常常在熄灯后还打手电筒补习,身体出现病痛也不在乎,满怀壮志要为党和部队再干几十年。

1960年,张计发确诊肝病,辗转数家医院只得到一个结果:最多能活5年。

妻子魏祖勤说:“那是我此生最难熬的日子,老张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我默默听他叹气,或许他还默默流泪。”不久,张计发向上级申请转业:“如果我不能做贡献了,那我也坚决不做包袱。”

怀抱着无限的忠诚,老兵决心离开深爱的部队。考虑到张计发的身体状况,上级安排他进入信阳军分区干休所休养。

彼时,张计发的肝病已很严重,腹部肿胀充水,还能摸到里面砖头一样的硬块。同时,长期在战场上不规律饮食所导致的胃溃疡也折磨着他。

“那时候来找老张作抗美援朝事迹报告的人很多,我考虑他的身体不想他去,最起码不要都去,可他偏偏一场不落。”魏祖勤忍不住心疼,“我听人讲,他一手托着腹水肿块,一手攥成拳头顶着胃,不取分文、不看稿子、也不讲自己。”

“让更多人记得我们牺牲的战友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我离开部队后唯一可做的贡献。”张计发这样解释自己坚持的原因,“我是一个老兵,应该保持战斗的样子。”

(三)

医生判定的“5年之期”过去后,张计发的肝病反而渐渐好转。“去医院复查,大夫都说是个奇迹。”在三女儿张爱民看来,父亲的生命似乎一直延续着上甘岭上那种顽强的精神——

82岁接受双膝置换手术,94岁因胃癌两次搭建胃支架,前不久股骨头置换手术后5天便能下床走动。

一直照顾张计发的护士黎春莉说:“以95岁高龄上手术台,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可他的心率从头到尾都平稳如常。”

“父亲从不喊疼,但他有时会哭。”张爱民说,只要吃到好饭,尤其喝到好酒,张计发总会想起牺牲的战友,然后默默无语、老泪纵横。

“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我替那些牺牲的战友领受了许多荣誉,尤其是大家喊我们最可爱的人。我常想,什么是最可爱的人?那些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的人,便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国家、人民的军队,最不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人。”

张计发坐在那儿,好像一座丰碑。(完)

英雄虎胆威震四海名扬世界,

豪杰慈心育人八方气荡神州。

老英雄,一路走好!

来源:综合大河网、信阳日报、新华社等

编辑:肖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