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于左权共有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还会唱中学时期的校歌吗?”我肯定不会,而且从来没有会过。我甚至不知道我所上的左权中学校是否有校歌。一年前,我在母校策划一场活动,突然想:活动上能否播放校歌呢?于是我立马打听,结果,学校果真有校歌,只是没有人会唱。

由左权中学校扩展开去,晋中各个中学的校歌,究竟怎样呢?编创水平如何?传达的理念如何?受欢迎和传播度如何?想法一出,立即恳请晋中教育局好友史进智帮我搜集,他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发来“16所优质高中校歌”。其中,缺和顺一中,而所谓灵石一中校歌,实际是灵石一小的校歌。我一边研读,一边多方求助补充材料。结果发现,晋中校歌就是一部“百年青春史”,从一个侧面,映照着时代的主流意识,折射着不同时代的教育目标追求,呈现出一百年来学校语言风格的变迁。

教育真的越办越好了?校园真的令人越来越舒畅了吗?在“躺平”时代,我们看这些“强劲挺立”的校园声音,我们能否感受到“中学校歌”里永远洋溢着的青春气息?虽然校歌都是施教者制定的,因为要通过青春表达出来,所以那青春的力量,是无法掩盖的。

上·20世纪前半叶,知识精英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祁县中学

“勤苦研求期至精”澄清世道的担当精神

晋中校歌的第一首,是不是当属《祁县中学校歌》?祁县现代意义上的学堂,创办于1905年,起初叫“祁县中学堂”,1921年改称“祁县中学校”。这就是祁县中学的起步。《祁县中学校歌》歌词是非常古朴,可能有百年的历史了。

古昭馀,学校兴。

依圣宇,傍学宫。

彬彬学子真堪羡,

嘉气郁郁灵秀钟。

辛勤负籍非所易,

勤苦研求期至精。

试看那,神州茫茫,

全赖吾辈澄清!

只读歌词,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百年前“学堂乐歌”的味道。“长亭外,古道边”,那辽远的意境下,人受的屈辱,所以“试看那,神州茫茫,全赖吾辈澄清”奠定了“晋中校歌”最早的色彩。唱词文雅、简约,其中核心句子“勤苦研求期至精”是不是成了祁中学子们共同的精神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祁中学子喜欢这首歌,不断地演绎这首歌,网络上有音视频。可惜,不知道作者是谁,只说是“古歌词”。委托祁县好友刘学斌帮我了解,他回复说:“祁县中学建校时有校歌,还是渠本翘先生审定的;1936年校歌进行修改,增加了抗日战争的内容;1948年,产生了新的祁县中学校歌。三次校歌作者不详。”那目前的这个版本,是哪一年的版本呢?它诞生在1921年前,还是之后,就手头资料难以判断。刘学斌和祁中老教师推断,现在流传的,很可能是最初的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榆社中学

道义为先“不为势力诱”的文士精神

1919年,“山西省立第八中学校”在榆社县成立,因为当时山西参议会参议员、华北烟酒事务局局长张杜兰、当时山西省财政委员会主任兼杀虎口总督杨生芳,都是榆社人。他们联手努力,将省立八中落户了榆社,覆盖榆社、辽县(左权)、昔阳、和顺、武乡、沁县、襄垣等县,这些县的高小毕业生,投考榆社省立八中,成为太行山文化教育的一个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题写校名,“信勤公毅”是该校校训。柴继高、詹维贞、郭敬唐、卫树模等担任校长。《山西省立第八中学校歌》(乔补成忆田可夫老师哼曲记谱)就成了其后榆社中学的校歌。特别难得的是,榆社中学一直坚持使用这个校歌,以此为骄傲。

吾校校址襟山带河雄踞太行巅,

筚路蓝缕启山林,肇始己未年。

校风淳厚校规严,道义为之先。

信勤公毅校训悬,谨守勿失焉。

不为势力诱,不为邪说迁。

看济济多士蝉联出,如日向中天。

“己未年”就是1919年。“道义为先”、“信勤公毅”、“不为势力诱”、“不为邪说迁”,都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思想。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做到“不为势力诱”?而永远坚持对真理探索精神的“不为邪说迁”思想,直指教育的本义。虽然现有资料里看不出校歌唱词出自谁手,但言简意赅,是大手笔。而在押韵上,同样取“an”韵。我们感谢榆社中学师生秉承了这一精神,不少榆社读书人比较执拗,是不是和榆社中学校歌有关?和百年前建校的省立八中学风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榆次的精英们积极筹备榆次地面上的普通中学,结果未获得上峰支持。于是改为“私立魏榆职业学校”。其校训是:“谨始慎微,实事求是”。校歌是:

校旗飘扬,白色与红,

白示纯洁,红表热忱,

得此乐园,快乐无穷;

忠实勤劳,做事认真,

相友相助,励学爱群,

自强不息,努力前进!

“快乐”、“忠实勤劳”、“相友”、“爱群”这些朴素要求是“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可惜,“魏榆职业学校”校歌并没有被此后立校于此的寿安里小学继承下来,就沉寂在了历史的烟云中,成为晋中校歌被飘散了的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寿阳一中

百炼成钢当自强的男儿精神

寿阳一中的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但校歌是1943年王成庵(1892—1964)完成的。王成庵受过很好的传统儒家经学教育,半生从商。有文介绍,他“善诗、书,通音律,兼通医典”,还为晋剧名家丁果仙修改《打金枝》剧本。1938年,他办私塾,编写启蒙历史歌。1942年,他会同寿阳商界精英,复建寿阳中学。这样,1943年王成庵作词、张诚斋作曲完成了《男儿当自强》,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寿阳一中校歌。

寿水映朝阳,舞雩归咏春风香,

精进百炼欲成钢,男儿当自强。

旗云翻空舞,国民志气刚。

三尺泉龙书万卷,东亚好儿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儿当自强》有正确的版本。但是寿阳一中提供的版本里,“舞雩归咏”被写成了“舞会归咏”,这就无法理解了。“舞雩归咏”典出《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来指“乐道遂志,不求仕进”。而歌词最后写成了“好男儿”,又不押韵了。所以,这么几个字,抄写都出错,有点不应该。

这首有近八十年历史的寿阳一中校歌,似乎并不流行。可能不少领导认为,这首歌偏旧了。据说,一直有人想重新创作一首全新校歌的冲动。我个人意见,能以《市隐雕虫集选注》行世的王成庵,无法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比如,唱这首歌,女生怎么办?但是,这首歌不是王成庵个人的,更属于整个寿阳教育人。今天,全社会的审美普遍将男生女性化的时候,这首歌抒发出来的“志气”,就足见珍贵。女生一样需要“硬气”和“自立”。从这个角度讲,寿阳人应该珍惜它,传唱它。因为它是寿阳教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20世纪后半叶,革命理想是方向

我所就读的左权中学校,其实是在1913年3月4日开学的育贤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左权中学校不要前面的这段历史。为何?因为这段历史有美国人的背景。小学、初中,都办过。但是,左权中学校自己承认的历史延伸至1945年3月创办的“太行二中”、“晋中中学”。1953年3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定名为“山西省左权中学校”。它不是左权县中学的概念,而是以左权将军的名字直接命名的学校。

《左权中学校歌》,沿用了原《太行第二中学校歌》。这首歌的词曲都是太行第二中学音乐教师管平创作的。管平不是本地人。1959年由平定到左权中学校任教的张育格回忆说:“太行二中在蒿沟村的时候,就有了这首歌了。学校搬到殷家庄。再搬进县城。这首歌一直是校歌。”

早晨的太阳,辉耀着山岗,

爽朗的春风,吹拂着清漳。

在这座民主的堡垒上,

培育着千百个优秀的儿郎。

哦!民主团结紧张活泼,

我们的作风。

哦!掌握科学服务人民,

我们的方向。

同学们,努力学习,

使头脑像漳河水那样清亮。

同学们,加紧锻炼,

让意志像太行山那样坚强,

努力,努力,前进!前进!

争取学习的模范

努力,努力,前进!前进!

要作青年的榜样,建国的栋梁。

平遥中学把校史延展至1924年创建的励志中学。1928年正式有了“平遥县立初级中学”校名。1949年,太岳中学由沁源迁至平遥,与平遥初中合并成了“山西省立平遥中学”。知情人说,解放前的太岳中学本来有校歌。解放后,老校歌不再传唱。1975年9月,平遥中学师生多不喜欢老校歌了,当时平遥中学音乐教师阮传仪就新创作了一首《前进,光荣的平遥中学》,这就是使用至今的平遥中学校歌。

前进,光荣的平遥中学;

前进,光荣的平遥中学!

励志的兴国宏愿,

太岳的革命精神,

是我们骄傲的赞歌。

中华民族的崛起,

祖国的繁荣昌盛,

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我们,今天的我们

继承先辈的遗志,

发扬优良的传统,

坚定团结求实创新,

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努力奋斗,

开拓前进开拓前进!

阮传仪1942年出生在平遥,是平遥中学毕业生。1961年,他本来想考北京师范大学,但是联想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改考了中央音乐学院。虽然被录取了,但是因其他原因没有上成。多年后,才拿到大学文凭。1975年阮传仪为学校创作了新的校歌。后来,调到榆次职业中学,继续担任音乐教师。

左权中学校歌和平遥中学校歌,分别产生在1945年和1975年,中间跨越了三十年。但是,一个有“太行二中”的基础,一个有“太岳中学”的根子,所以,都是办的学校,革命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太行二中校歌产生的时候,日本人没有投降,所以学校是“民主的堡垒”,学子们是“国家的栋梁”。而平遥中学校歌唱道“继承先辈遗志”,较多地强调了革命精神的传承。这是20世纪后半叶历史的真实写照。

和民国时期的校歌比,革命时代的校歌,“人”的形象小了,群体的形象大了。传统文化精神追求弱了,革命事业的要求高了。豪情不再胸怀天下,栋梁也是被工具化了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21世纪,同质化的校园诉求

昔阳中学创办于1952年。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成为很长一段时间,教育人的口号。2002年,昔阳中学建校50年,请1966年毕业生宋明珠(1947— )创作《昔阳中学校歌》。这首校歌由宋明珠、程根棠作词,王贵明、王怀民作曲完成。

松溪河畔,沾岭之东,

孕育了一代代文化精英。

追逐理想,播撒文明,

与时俱进风雨兼程。

愿把艰苦当甘甜,

愿让烛光铸星辰,

今日里同窗共读当自强,

明天是锦绣中华桃李红。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面向未来敞开心胸!

我们探索,我们创新,

我们勇敢地前进!

我们探索,我们创新,

我们勇敢地向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介休一中创建于1943年。李光桐(1962— )、张文斌担任学校领导职务期间,完成了介休一中校歌的歌词。2004年,他们到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找到理论作曲室主任庞万龙(1950— ),请为谱曲。庞万龙回忆说:“立等可取,一会就写完了。写完拿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山脚下,汾河岸旁,

百花竞绽放。

介休一中,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育栋梁。

啊啊,我们智慧和人格的摇篮,

我们在求真中探索,明辨!博学!

奋发向上,自信民主严谨自强。

美丽校园,琅琅书声,

人文精神传。

介休一中,开拓创新,

攻坚克难谱新章。

啊啊,我们攀登和争先的殿堂,

我们在关爱里成长,明辨!博学!

奋发向上,自信民主严谨自强。

师长敬业,学子图强,

满园桃李香。

介休一中,和谐发展,

百年树人声名扬。

啊啊,我们理想和事业的桥梁,

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拼搏!翱翔!

再创辉煌,与你同再创辉煌,再创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二段的最后一句重复了,是作者本意,还是传抄中的错讹?等有机会考证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榆次一中创办于1952年。2007年,在榆次一中任教的左权县拐儿镇路家庄人李子东完成了歌词,太原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主任王永强作曲,这就是2007版校歌:《名校之花——榆次一中校歌》:

燕赵之地,英雄之乡,

名校之花,灼灼其芳。

三月紫丁,五月槐香,

杂花生树,群莺低翔。

载物以厚德,不息以自强,

青年才俊,弦歌一堂。

海纳百川归人望,

壁立千仞意气刚。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吾校之德,泽及四方!

魏榆之野,龙城之旁,

名校之花,皎皎其光。

今日桃李,明日栋梁,

十年一剑,为国争光。

铁肩担重任,妙手写华章,

玉树芝兰,荟萃一方。

乳虎啸谷声威壮,

飞龙在天势昂扬。

太行巍巍,潇水泱泱,

吾校之风,山高水长!

这首歌唱了不到两年,崔锁镇主政榆次一中,成为这所名校的校长。他重新组织编写校歌,亲自带头创作,于是2010年榆次一中校歌应运而生,歌名叫《和之光》。

浩浩潇水春秋长,

晋中厚土德浩荡。

存大义,观天下。

百年树人耀太行,

千年魏榆名家邦。

兼德才,同守望。

一中桃李馨香远,

四海光华共芬芳。

和雅如春洗浮尘,

思行合一爱如光。

文立身,师兴教。

和乐无痕心自在,

悦道勤学志无疆

启悟性,真灵性。

和仁共生容万物,

爱意无形自传扬。

仰望时间之门

脉动成长之心

和传天下 情思如轮

薪火相传 灿如星辰

真爱亦深爱

绽美我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仅仅隔了三年时间,榆次一中推出两版校歌。在师生中引起争议。也有人认为2007版校歌就挺好。崔锁镇校长在任是2009年至2015年,后因罪入狱。词作者之一的纪委书记陈永红也因罪入狱。而参与其事的政教主任曹忠惠退休后在北京新学道晋中学校任教。副校长李丽萍退休后在阳泉某私立学校任校长。教导主任董健目前任榆次一中教学副校长。出自一群校领导之手的这个歌词,究竟是谁的作品?有兴趣的朋友继续追问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石一中创建于1953年。一直没有校歌。2011年,为了申报“山西省示范高中”,大约相关标准里有“校歌”这样的条款,所以就弄了个校歌。知情者说,当时只写了歌词,没有谱曲。作词署名黄金海,我收到的文档落款2007年8月。灵石一中的校歌《天石之魂》歌词写的还是好的,在21世纪初,很有力地似乎呼应了20世纪祁县中学校歌的精神:

天石千年苍苍,汾水万古流淌,

孕育神奇灵石,人文气息绵长。

崇文崇德自禀赋,崇武崇义美名扬。

山重水复未自封,名流俊贤有来往。

地灵之处定人杰,叱咤九州兴四方。

绵峰百丈巍巍,清溪十里滋养,

惠泽锦绣灵中,桃李花开芬芳。

尚实尚信承古训,尚先尚能定自强。

攻坚克难不菲薄,豪情壮志胸中藏。

天石之魂树英才,名扬华夏泽家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顺一中创建于1952年,起初没有校歌。2002年学校五十年校庆,学校教师刘岐独立完成了一本《和顺一中五十年》的书,鼓动同事们创作校歌。学校语文教师焦俊斌作词,音乐教师郭先锋作曲,联合完成了《和顺一中校歌》。

清账河畔,云龙山下,

和顺一中校园里书声琅琅。

这里是和顺学子的摇篮,

这里是育人圣洁的殿堂。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牢记心中,

严谨的校风展现出时代风尚。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培育出桃李芬芳。

清账河畔,云龙山下,

和顺一中校园里书声琅琅。

这里是山区儿女的乐园,

这里是老区未来的希望。

文明礼貌,淳朴谦逊,学会做人,

高尚的情操体现在我们身上。

心装理想,着眼未来,奋发昂扬,

全面发展成长为祖国的栋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顺一中五十年》并没有公开出版,仅仅是内部印刷。焦俊斌电话和笔者回忆:“起初,还在学生中教唱过,后来就没有人唱了。”在这本书里,还刊登着和顺教师进修学校柳献荣作词,和顺县晋剧团刘友善作曲的《歌唱母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和顺一中迎来六十年华诞,学校正式出版刘岐编的《和顺一中六十年》,做为“校史”印行。负责政教工作的副校长刘永明重新组织编写了新版校歌。12年版的校歌由刘永明作词,杜永胜作曲。

太行之巅,云龙高耸,

清漳源头,梁余奔腾。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厚德博学,与时俱进。

光荣啊,和顺一中,

一个充满爱与生机的地方。

让我们扬起风帆,

让我们放飞理想。

今天我们桃李芬芳,

团结拼搏,健康成长。

明天我们胸怀天下,

建设祖国社会栋梁!

太行之巅,云龙高耸,

清漳源头,梁余奔腾。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追求卓越,永攀高峰。

腾飞吧!和顺一中,

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地方。

让我们激情飞扬,

让我们展翅飞翔。

今天我们桃李芬芳,

团结拼搏,健康成长。

明天我们胸怀天下,

建设祖国社会栋梁!

和顺一中现任校长韩首魁给笔者提供了一个校歌的版本,是2002年印在书里的《歌唱母校》。韩首魁说:“我2015年调离和顺一中,这个歌是2016年弄的。平时也不唱,老师们说,只有开运动会的时候,才唱,就是把《歌唱母校》作为校歌使用。”而已经退休的柳献荣电话回忆,说《歌唱母校》不是校歌,就是母校过生日写的歌。现在是否使用为校歌,他不知道。《歌唱母校》是这样的:

迎着朝阳,我们放声歌唱,

亲爱的母校桃李芬芳。

弦歌唱不绝,造就栋梁,

太行之子从此走向四方。

向着未来,我们纵情歌唱,

清漳河畔,太行名校,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优良校风我们永远骄傲。

胸怀大志,我们豪情荡漾,

弘毅刚健,我们自立自强。

全面发展,五育并茂,

振兴中华,我们崇高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顺一中校歌有三个版本,并且作者都健在。是否因为平时使用较少,大家认定为校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笔者建议是否可以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把校歌的事情确认一下。或者三选一,或者规定三个校歌,不同场合有不同的使用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谷中学创建于1952年。没有资料显示有过校歌。2018年征集校歌歌词,太谷中学首届毕业生、杰出校友程裕祯(1939— )的作品《凤凰之歌》最终入围。程裕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职北京外国语大学。代表作是《文化要略》。他完成的太谷中学校歌唱道:

哪里有凤凰翱翔,

哪里就创造辉煌;

这里是箕子古邑,

这里曾哺育晋商;

眺望南山,钦佩品格;

亲临谷水,期盼器量;

仰止先圣,继承绝学,

敬厚众师,沐浴阳光。

我们要肩担道义,

我们要立志图强!

我们都是太中骄子,

涅槃凤凰飞向四方!

反复阅读,感觉21世纪的校歌,不及20世纪的校歌感人。似乎觉得,20世纪的校歌,是教育者用心在写肺腑之言,是他们人生感悟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许;21世纪的校歌,看着也都没有不妥之处,可总觉得浮在面上的多、给人看的色彩重。20世纪上半叶那种直指人心的教育观念哪里去了?那种把人当做人来培养的兴趣哪里去了?那种简约、直白而不失雅致的文风哪里去了?20世纪的校歌也有口号,但是不烦人;21世纪的校歌口号化倾向严重,至少是我反复阅读时,觉得大同小异,空洞无物了。歌很大,能写多大就写多大,但是人的形象很小。这就是这个时代歌词创作同质化严重在校歌中的体现。

有些学校,能经常修改校歌以适应新的政策理念,这说明办学者希望校歌常唱常新。而我个人观点,越是原初的,越可能是教育者的初心。校歌延续着古风,或许是值得肯定的选择。我不知道读者以为然否?

祁县到太谷很近,但是从祁县中学校歌的诞生到太谷中学校歌的诞生,跨越了100年。晋中各校校歌产生的背景不同,文辞有时代痕迹,有时代特色,应各美其美,各爱其爱。大家共同呈现出百年来晋中青春的绚丽色彩,让历史沉思,让未来快慰!

鸣谢:张育格、阮传义、宋明珠、庞万龙、焦俊斌、柳献荣、刘永明、杜英东、邢世伟、刘学斌、李 琳、温志英、苏 静、樊海燕、马海军、李 波、韩首魁、郭世荣、史进智

作者/来源:看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