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记录到鸟类18目50科163种,同时,建成南海区最大的热带海洋牧场——

三亚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三亚日报记者 黎良图

“三亚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如近年来首次监测到白眉田鸡、草鹭、黑脸琵鹭、白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现身三亚。”杨凡是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的一名职员,今年48岁,从事动植物保护工作26年。“如果我们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了,濒危的物种就有了很好的生存空间,就能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各物种才得以平衡,这才是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群的白鹭在三亚河上觅食。三亚日报记者 陈聪聪 摄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多样性生态环境造就了三亚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性。据统计,目前三亚共记录到鸟类18目50科163种,包括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和29种海南特有亚种。同时,三亚建立海洋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建成南海区最大的热带海洋牧场,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保护物种原有特性不至丧失。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濒危鸟类频现三亚

“2017年1月25日11:35,一只黑脸琵鹭在吉阳区榆红榆亚盐场工区的盐田湿地觅食,我和同事在大约200米远外用设备记录下这一幕。”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职员万林芬是三亚人,从小在红树林边上长大。4月19日上午,当她和记者说起这件事时,依然兴奋不已。“当时黑脸琵鹭在水面大概待了半个小时,最后钻到草丛里去了。”

万林芬说,2018年在她找黑脸琵鹭时又记录到白脸琵鹭一只,并在东岸湿地公园发现罕见的白眉田鸡。这说明三亚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民众保护鸟类的意识得到增强。

为提高市民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每年都印制大量的宣传材料、制作宣传横幅、宣传牌,由各区护林员到村庄等地发放、悬挂、张贴。除此之外,还利用公园的LED向市民游客滚动播放“飞鸟 中国”“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和“海南湿地”等宣传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潜水员正在进行海底垃圾清理和人工鱼礁影像收集等工作,帮助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及时进行修复和建设。 三亚日报记者 李学仕 通讯员 陈文欣 摄

“每年3月或4月份举办‘爱鸟周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活动,并通过媒体、电视台和志愿者的宣传,让市民更清楚了解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华伟说,市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增强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好了,以前三亚市没有的黑脸琵鹭、白脸琵鹭等近年来也监测到了。

做好动物救助工作

阻止疫病发生传播

“能救助野生动物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动物也是一条生命,我们应该珍惜,就像医生救死扶伤一样。”杨凡的日常工作是救助野生保护动物、候鸟疫源疫病监测、开展秋冬季整治非法猎捕野生保护动物行动、对野生动物驯养场的监督管理等。“我们通过12345政府热线和热心市民的来电,每年救助和放生了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几十只(条),如蟒蛇、猕猴等,鸟类更是多达上百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三亚崖州湾东锣岛周边海域的珊瑚礁生境恢复区(3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工作。”王华伟告诉记者,目前全市范围已规划12个候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聘用29名护林员在候鸟迁徙季节开展日常巡护监测工作,在保护候鸟的同时,从源头上阻止野生动物疫病、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利用亚特兰蒂斯和海昌梦幻不夜城救助站,对被救助的水生野生动物进行救治,待救助的动物恢复符合放生条件后,放生回大海。”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监督科科长陈精渊表示,每年组织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加强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认识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去年举行了10次海龟救助活动,共救助了24只海龟,举办放流活动6次,共放归34只康复海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0年底,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累计投放人工鱼礁1526个,船型礁21艘,共计4万多空立方,以修复海洋生态和恢复海洋动物多样性。 三亚日报记者 李学仕 通讯员 陈文欣 摄

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建设热带海洋牧场

2020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次,增殖放流金昌鱼等一批鱼苗共20万尾,贝苗种150万粒。同时,加强指导监督项目生态修复工作,在三亚鸿洲游艇三期码头项目工程海洋环境生态修复增殖放流,共增殖放流红鳍笛鲷10万尾、紫红笛鲷10万尾、贻贝200千克。

2019年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五批2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榜上有名。这也是海南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现了零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苍鹭在东岸湿地公园“漫步”。 本报记者 孙清 摄

“通过建设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有利于生态修复,恢复海洋动物多样性。”陈精渊介绍,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资4000万元,投放人工鱼礁1526个,船型礁21艘,共计4万多空立方,建成南海区最大的热带海洋牧场。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海南省第三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三亚市鹿回头半岛沿岸、东西瑁洲、亚龙湾海域,海陆总面积为85平方千米,其保护对象为珊瑚礁构成的典型的热带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生物物种。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海域,生长着大片美丽的珊瑚礁,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陈精渊说:“建立海洋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保护物种原有特性不至丧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池鹭在东岸湿地公园林间觅食。 三亚日报记者 李学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