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10月,在32120的钻井队,我是一名柴油机司机。当时32120队还在商河忙着打华七井。接到打华北第八口探井的任务后,全队紧急部署井队搬家工作。

那时的东营还只是广饶县辛店公社的一个小村庄,当时我们都没听说有这么一个地方,在地图上找也找不到。华七井和华八井相距200多公里,一次搬不完,得跑好几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早日开钻,井队兵分两路:一路在华七井拆设备,一路在华八井立井架。边拆,边运,边立。当时,整个华北勘探处只有两部重卡“太脱拉”、一部解放车和一部苏制“马斯150”吊车。

1960年12月1日,我们32120队职工坐在 “太脱拉”卡车的车斗上,一路颠簸来到 “青天一顶、碱滩一片”的荒原上,临时借住在村民家里,吃着窝头、地瓜面,用吃饭的搪瓷盆盛地坑里的苦咸水喝……

在华八井开钻誓师大会上,时任32120队指导员的魏振家向我们展示了从大庆带回的瓶子:“这里面黑褐色的液体,是来自大庆的石油,希望能用大家的努力,换来华北地区的石油。”当年原油曾是那样的稀有和珍贵,乃至华北平原竟然不产一滴!指导员说:“大庆已经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石油。我们华北能不能找到石油就看我们的了,大家有没有决心?”“有!”我和工友们异口同声、斩钉截铁地喊道。临近春节,大家为了打井,没有一个人回家。

32120钻井队只有一台手摇绞车和一台15吨的倒链。拆卸华七井用吊车,这边安装华八井就没有起重设备,只有依靠简单的工具,人拉肩扛,一步一挪,边挪边拖。一部45米高的井架,各种设备重达几千吨。奋战近3个月,井架终于立起来了。

找到井位后,安装下钻机,可钻井用水成了问题。为挖好水井,我们预制了井盘,边挖边固定井壁,大年三十也不休息。时值寒冬腊月,气温降到零下十多度,寒风刺骨……经过一天多的紧张战斗,终于挖出了两口直径3米、深4米多的水井,日供水120多立方米,保证了打井用水,也解决了生活饮用水。

1961年2月26日,华八井开钻。为尽快掌握地下构造,石油部要求快速钻进。我们钻台4个班合成2个班,12个小时轮换。3月初,正在钻进的钻头将一块鸡蛋大小的褐黑色砂体带了上来。听到地质员大喊一声,钻台上的钻工快速跑到地质员跟前,见到了那块褐黑色疏松油砂,整块岩心像红砂糖一样,外渗油气,油味浓郁。地质员如获珍宝一样,将其抱在怀里。这是华北平原境内第一次在探井中见到油砂层。我们全队职工激动万分,欢呼雀跃,热泪盈眶。为此,晚上炊事班为我们准备了白面馒头,像过年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初,在1755米处,华八井提前完钻。4月16日,我们终于迎来了华八井出油的喜讯。

口述:杨承忠

整理:肇 彦

编辑:董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