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竹笛、拉二胡、弹三弦……湖南醴陵,77岁的李舒尤老人,能演奏十多种民族乐器。几年前,他返乡准备养老,发现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家长的陪伴,有的孩子沉迷手机、网游,老人便开始免费教授他们民乐。随着孩子们的水平逐渐提升,李舒尤组建了“少儿民族乐团”。他带着孩子们经常到周边乡镇的敬老院、乡镇集市去演出,还参加过市区的一些晚会。如今,他带的学生中有人考上艺术院校,有人已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他说,乐此不疲,“做到做不动为止”。

音乐对于少年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意义重大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认为,音乐在教化中有巨大的作用,它通过润物无声的影响,让人内心的感情和思想发生变化。

而李舒尤老人,正是通过音乐这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载体,叩开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关爱和交流而紧闭的心门,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孩子们通过音乐,激发了情感,拓展了视野,培育了审美,树立了价值观,自然而然就会远离电子垃圾产品,远离颓废、暴力的精神世界。同时,学习音乐需要大量的练习,这一过程,磨砺了孩子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自控能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也为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像一棵棵小树,在和风沐雨中挺直了树干,舒展了枝叶,不断地向上生长。这一良好的习惯,将会伴随他们终生,即使他们不以音乐为职业,也能在自己的生活里有一座精神花园。这份礼物,将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否充实、是否积极向上,一直是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也关乎乡村振兴的“含金量”。

李舒尤老人的这一尝试,让幼有所学,也让老有所乐,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丰沛的精神滋养,还让民族音乐薪火相传,一举多得,值得各地探索推广。一老一小,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更需要关爱与照顾的群体。退休老人中,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他们也曾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如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与当地留守儿童教育结合,“老幼相携”让孩子有所学、有所得,还可以陪伴老人,而老人也能发挥余热,让自己重新找到社会价值,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学资源。同时,对于科技、文化等相关领域的推广普及也大有裨益。

小家安、大家稳。期待这样的尝试与探索越来越多,让更多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中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祖国花朵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