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一届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圆满落下帷幕。疫情之下,本届展会仍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农机企业前来参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悉数到场,创新型企业竞相亮相,十余场配套活动干货满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展示与对接相得益彰,让前来参展的农机界代表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而令人欣喜的,除了在展会上达成的签约合作外,还有上一届农机展展示的“概念”如今已成功落地,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惠于农民、服务于现代农业。同时,又有一批新“概念”诞生,引领未来农机发展趋势,擘画未来农业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业生产无人化不只是“概念”

当前,人口增速变缓、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现象,造成“农民荒”等问题逐渐凸显,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实际上,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正逐步迈向“无人化”。

“近几年,我们通过实施深度数字化转型,已面向智慧农业提供了一系列无人作业解决方案。”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姚远说。记者了解到,在丰疆智能的展台内,一台地面无人植保机正是两年前酝酿的概念产品的落地,目前已实现量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植保机与其他农机的区别在于,植保机在喷洒农药时难免会飘散到驾驶员身上,对驾驶员的健康产生影响。而无人植保机则可以把人从机器上解放出来,避免人与农药的接触,不仅安全,且更加高效和经济实惠。”丰疆智能产品经理刘经理介绍,无人植保机可匹配自身喷幅自动规划最优作业路径,将重喷、漏喷的情况减少到最低,省药省力。

同时,相比于植保无人机飞防,地面无人植保机也有诸多优势。“比如我们这台地面无人植保机带有三级过滤系统,对水和药剂没有特殊要求,可以直接沟渠取水,不用担心喷头堵塞。”刘经理说,另外,飞防装药容量一般在25升左右,地面无人植保机则可以装配700升的大容量药箱,一次装药可喷洒的面积达600多亩,且可以均匀喷洒到叶片表面和底部,没有死角。“目前丰疆智能还在研发药肥一体化的地面无人植保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丰疆智能无人植保机的旁边,一台造型炫酷的无人拖拉机也十分吸睛。“这是一台四轮驱动的电动拖拉机,最大的特点就是电机是装在轮子上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该拖拉机集成了分布式控制技术、电子差速技术、四轮转向技术等关键技术,作业时可实现低速高扭无极变速、减小转向半径和提高整机的越障性能。

“目前这还是一台‘概念机’。”上述工作人员说,同时这也是国内首台大马力轮边驱动型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驱动功率最大可达200马力。

采摘机器人已从实验室“走”向田间

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降低农业成本、节约资源、节约劳动力,还能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大田中,比如拖拉机、收割机等。但对于果蔬这种需要精准作业的农产品,目前还是主要靠人工劳作,尤其是采摘部分完全依赖人工。

“如今,农业劳动力短缺,传统农民正在消失,靠人工精耕细作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伟说,特别是果蔬采摘具有季节性强、周期性短、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等特点,提升果蔬采摘的机械化水平变得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在自然环境下,果实生长存在位置不确定、光照多变、枝叶交错、成熟不同步、果蔬脆嫩、苗草簇生等情况,要实现果蔬机械化的精准采摘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而在本届农机展现场,记者看到了能够精准判断果蔬大小、颜色、形状、成熟度和采摘位置的果蔬采摘机器人,采摘成功率可达90%以上。

“这款机器人采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算法,集合超声、红外和激光等多种传感器,可实现识别、定位、抓取、切割、放置等多种任务的高度协同自动化。”苏州博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区域总监阮秀锋介绍,果蔬采摘机器人在采摘速度上也与人工相当。以小番茄为例,机器人单果采摘的速度为10s/个,熟练的工人则为8s/个。而由于机器人可以实现不间断采摘,整体采摘效率则胜过人工。

阮秀锋告诉记者,苏州博田作为国内首台果蔬采摘机器人的研制企业,从“想法”到“落地”持续了近20年,目前该机器人已在苏州相城区的一家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内实现应用。“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全国呈井喷态势,这给深耕智慧农业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阮秀锋说,在本届农机展期间前来咨询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人明显比往届要多得多。

养猪养鱼不再“凭经验、靠感觉”

除了农作物耕、种、管、收等环节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本届农机展还在未来农业全景中心体验区采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呈现充满科技感的现代畜牧业和渔业养殖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养猪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脏乱臭’,而是生态、安全、智能、高效的。”丰疆智能总监陈亮向记者介绍,在传统养猪模式下,从喂食到疾病防控都是饲养人员亲力亲为,劳动强度大,且饲养主要凭经验、靠感觉,难免会出现“吃饱但没吃好”以及疾病误诊、漏诊的情况。

而在智慧猪场,这些问题都将不存在。智慧猪场将用探感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每天巡检,一方面通过“看”,识别每头猪的体温、日龄、体重、活动量等信息,智能饲养系统再根据这些信息,为每头猪定制个性化养料,确保每头猪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好”。另一方面通过“听”,识别猪的叫声、咳嗽声等,判断小猪是否被挤压或生病,可以及时进行人工干预,提高猪的存活率。

“还有这款粪沟清洗机器人,可以360°进行自动逐行冲洗,避免漏冲、多冲,不仅省水省时省力,还因为无需人工钻入粪沟,也大大降低了疫病传染的风险。”陈亮说,尤其是在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不仅要加强对猪的防疫工作,还要避免人畜交叉传染。

此外,智慧渔业板块则展现了以“鱼菜共生”的模式,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养殖模式。即将养鱼的水导入蔬菜池,等蔬菜把鱼的粪便营养成分吸收完了以后,再将净化了的水回流到鱼池,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春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