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田区启动实施首批韧性健康城区项目,积极构建常态化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协同发展体系。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应急性防疫措施,经济社会发展普遍受到冲击。

疫情也让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愈发受到重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4月7日,深圳市福田区发布《福田区韧性健康城区建设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首次提出“韧性健康城市”的概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发布报告《建设韧性健康城市——深圳市福田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下称“报告”),福田区启动实施首批韧性健康城区项目,积极构建常态化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协同发展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 陈熊海

应激性、临时性举措向长效机制转变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对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构成了严峻考验,构建新型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已成为全球性课题。

就在2020年疫情刚出现不久的2月,福田区政府就未雨绸缪,拿出百万元经费面向全球招标韧性健康城区课题研究。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标该课题。此时,福田区提出韧性健康城市这一课题,正是福田区超前谋划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先手棋。

报告指出,打造韧性健康城区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补齐城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短板的必然要求。

一个例证是,疫情发生后,中国某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的大城市仅有两所专门传染病医院,床位数900余张,万人床位数低于国家标准,缺乏可在突发情况下快速改变用途“平战结合”的感染病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不足,尚不能有效应对患者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导致医疗资源挤兑的困境,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信息壁垒”,前期城市规划未能充分预估突发事件下城区空间的承载能力和应急转换能力。

此外,韧性健康城区建设,也来源于福田区的现实需要。

福田区是深圳的中心城区,也是深圳市较早遭遇疫情的城区,城区疫情防控形势和相关举措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福田区辖区面积78.66平方公里,实际管理人口约220万人,人口密度2.8万人/平方公里,位居深圳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0倍,密度居世界城市前列。福田是深圳市干道网络和地铁站点最集中的地区,有7条地铁线,拥有亚洲最大的广深港高铁地下火车站和皇岗、福田两大口岸。福田也是外籍人士和港澳人士集聚的地区,辖区常住外国人占深圳近四成。这些内容都说明,一旦出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福田区将面临较大的疫情防控风险。

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福田区实施“提级防疫、精准防疫、科学防疫、依法防疫、人文防疫”策略,取得了82例确诊病例“零病亡”、连续406天确诊病例“零新增”、社区传播“零报告”、医院感染“零发生”、特殊场所“零感染”的战略成果。福田还创新探索社区防疫“ACT”模式,获世卫组织专家组肯定。

报告指出,虽然疫情防控展现了党委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但过去的疫情防控举措具有明显的应激性、临时性特点,需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代价巨大且难以持续。这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城市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迫切需要。

以人为本、着眼于未来的“韧性健康”

什么是韧性健康城市?报告指出,韧性健康城市是以人为本构建城市各级系统,通过建立自免疫、自适应和自修复的发展机制,从城市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确保城市在遭受不确定或突发城市灾害时能够快速分散风险,最大程度降低外界因素产生的冲击与干扰,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在报告中,韧性健康城市的理论内涵被首次提出。

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未来城市建设是韧性健康城市这一概念的重要内涵。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求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必须将公众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协同考虑保障公众、环境和社会健康以及灵活应对气候灾害两大任务,从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的城市也将把健康作为更大的发展目标。

“韧性健康城区的关键在于防治灾害,怎么样更好地保护人的生命,保护人类的健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卢祖洵说。

基于这样的目标,福田区制定的规划纲要从治理架构、基础设施、预防控制、疾病救治、社会救助、法治支撑、物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打造全球领先的城区公共卫生疫情防控治理新模式,构建具有福田特色的韧性健康城区。

根据规划纲要,2022年,福田区将基本建成智慧化公共卫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5年,福田区要建成“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传染病战略后备医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网络医院”为主体的分级分层分流传染病救治网络,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定位相匹配的韧性健康城区。

“福田区的韧性健康城区建设,让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以往的零敲碎实现系统重塑。不仅是新的机制探索,也体现了先行示范。福田的探索不仅仅对深圳,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也能提供更多经验。”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宋文舸表示。

福田区委常委、区委区府办主任叶文戈表示,福田对韧性健康城区的探索,不仅仅能够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贡献福田智慧、福田力量,也能够为世界城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中国样本、中国方案。

适时启动“应急募捐机制”

报告分别从领导指挥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基层防控体系、应急保障体系、法制宣传教育体系、智能信息管控体系、灾后管理恢复体系、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九大体系出发,提出建设韧性健康城区的具体建议。

本次疫情中针对重大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就暴露出了薄弱点。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公共卫生实时监测机制,完善发热、肠道门诊、零售药店等监测哨点布局,推进在线实时预警监测监控和数据报送机制,实现公共卫生检测系统与生态检测系统的实时对接,加快建立“吹哨人”奖励与保护制度。此外,规划纲要还提出要重构疾病控制机构工作机制,依法逐步赋予疾控机构预警信息发布权和独立决策权,降低疾病防控的滞后性。

如何才能保证疫情暴发时具有足够的救治场所?规划纲要提出要“平战结合”,将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新院区按照传染病防治医院标准设计,作为区域传染病收治可转换医院,在福田4家医院的新改扩建工程中建设可转换隔离病区,规划福田5个体育中心、10个中小型公共公园、20家商务酒店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场所,配置集装箱模块化卫生装备,对辖区内的公园、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场所按照方舱医院标准改建,配备应急需求转换设备。

规划纲要还提出,探索区政府应急防疫专项债券常态化发行办法,引导慈善基金会适时启动“应急募捐机制”;推动引入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巨灾保险制度,缓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政府财政的冲击。

据福田区卫生健康局负责人介绍,福田正式启动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及公共卫生智能平台、“ACT”全链条基层联防联控体系、“平战结合”重大疫情综合防控体系、应急物资智慧化物流平台及储备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心理救助和危机干预平台首批5项韧性健康城区建设项目,开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场所规划与建设”细分项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和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