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杭州发布重大区划调整,大刀阔斧动了六个区:

  • 撤销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区

  • 撤销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区;

  • 余杭区一分为二,西面为余杭区,东面为临平区;

  • 设立杭州市钱塘区。

此前,北上广深的区划调整,一般都是微调。杭州这次一口气调整六个区,动作之大,全国罕见,杭州的魄力、国家的支持力度,都可见一斑。

以杭州这次区划调整为契机,我梳理了历次大城市的区划调整发现,现在大城市区划调整都是有规律和套路可循的。 先铺开摊子,撤县设区,做大市区面积,留足城市发展的框架。然后再缝缝补补、加加减减,时机成熟了再提拔几个新城。 虽然杭州的区划优化调整要慢于北上广深等城市,但这也方便了杭州直接抄学霸的作业。

首先一个套路是是做减法,通过合并减少行政区的数量。例如杭州上城区吞并了江干区,拱墅区吞并下城区。 这和2005年,广州越秀区合并东山区;2010年,北京东城区合并崇文区,西城区合并宣武区;2014年,广州黄埔合并萝岗;2015年,上海静安区合并闸北区,是一个套路。 这个操作的好处,是降低行政成本,打破行政边界,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土地价值,更好地经营城市。

很多人问,为啥不把下城区和上城区合并?因为“以老带新”才有前途啊。老区有人、新区有地,这俩搭伙过日子,可以优势互补,产生化学反应。如果是老区和老区合并,那就只有物理反应。 看看闸北区,原本是上海的下只角区域,但一旦冠名“静安”两个字,立马相当于村小贴上华附logo,相当于一次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身价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所以说,杭州下城区的朋友也不用叹息好好一个白富美怎么被屌丝娶回家了。要知道,政府有钱了,才能更好地补贴民生、助学招商、修建地铁等,最后受益的还是下城区的老百姓们。

另一个套路是把经济功能区提拔为行政区。例如,钱塘新区由功能区变为行政区,这一点应该是学深圳。2016年-2018年,深圳三个功能区——龙华新区、坪山新区与光明新区,破格升级为行政区。除了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龙华、坪山、光明设区背后当然也有经营城市的考量,毕竟这三个功能区原本的实力都很强,其对深圳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说举足轻重,将其单独设区,也有利于它们继续做大做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深圳龙华、坪山、光明,用了至少五年才实现行政区之梦,钱塘新区(今为钱塘区)至今挂牌成立不过两年,可能是全国被提拔最快的功能区了。 作为杭州市政府“东整”战略规划的重要一极,钱塘新区具有雄厚的人才和产业基础,曾一直占据杭州最具发展潜力新区称号,还在争创国家级新区。政府的目标是“把新区打造成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高端制造融合创新的基地”,以此做强杭州先进产业的实力,现在被火线提拔虽在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个套路是做加法,把大行政区划分为若干小行政区。杭州这次把余杭区一分为二,西为余杭区,东为临平区,这样一来,老余杭内部发展不平衡、区府鞭长莫及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大家可以一别两宽、各自精彩。 总体来看,城市区划调整的套路就是加加减减,行政区不要过大,也不能过小,要平衡发展。同时通过拆分合并,赋能新区、焕新老区,优势互补,齐头并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区划也要与时俱进,根据需要灵活作出调整。这方面,北上广深做得更早,成绩不错。例如,上海闸北、广州原黄埔区原本都是相对比较落寞的区,但通过区划调整,区位价值都实现了大幅提升。那么杭州这次抄作业,相信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