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通讯员 张禄

青青的小葱、圆圆的花白、翠绿的韭菜……望着“安心菜园”里长势喜人的各类蔬菜,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猫儿沟村搬迁户刘焕林喜不自禁:“真没想到,搬进政府分的新房,还能有菜地种,既方便省钱,又锻炼身体!”和许多搬迁户一样,刘焕林不仅搬进了楼房,还分到了自己的“安心菜园”。

“十三五”期间,在平利县,像刘焕林这样的搬迁群众有1.34万余户、近3.8万人。

地处陕鄂渝三省市交界的平利县,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同时还是川陕革命老区、国家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

2015年,易地扶贫搬迁被确立为平利县的治本性民生工程和全局性发展工程。在政府主导下,山民乡亲陆续从原来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灾害多发的高山深沟中搬出,进城入镇到中心社区,迎来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利县发展新社区工厂助力脱贫,群众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供图:平利县委宣传部

为切实解决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问题,平利县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了建好小管家、小配套、小平台、小库房、小餐厅、小课堂、小厅堂、小市场、小菜园、小公墓的“十小工程”。

“十小工程”的实施目的,是为补齐安置区基础设施短板,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提升搬迁群众管理服务,推动新民风建设,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安心菜园”正是城关镇白果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后续扶持项目之一。考虑到搬迁户搬到城镇生活,没有土地、没有技术,生活难以保障,政府通过流转土地,平整后划分成一个个50平方米的地块,地块间设1米宽水泥通道,用空心砖建起隔离带,按户分给搬迁群众耕种。

“把‘安心菜园’分给搬迁户,主要是为了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能自给自足,节省生活开支,有归属感,增进邻里之情。”城关镇组织委员谭选春介绍说。

社区居民钟世爱家里的电炉子坏了,他拨通社区物业公司电话告知了这一情况。不一会儿,物业公司就安排维修人员上门服务。“不管啥时候,只要有需要,打个电话或者微信群里‘喊’一声就行。”说起社区的服务,钟世爱赞不绝口。

社区网格员代办帮办、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小餐厅为特殊群体送餐上门、小课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在白果社区,全面体贴的服务让群众感觉幸福满满。

“入住安置区后,群众从村民变居民,社区生活新秩序也需要尽快建立。”城关镇副镇长汪晓军说,在白果社区,11栋楼被划分为11个网格,每个网格选配一名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搬迁户为网格长,形成“支部+党群服务中心+物业公司+网格长”的“小管家”管理模式,落实医保、社保、就业等惠民政策。

在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办公室内,墙上张贴的“城关镇白果社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动态一览表”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社区就业‘大数据库’。我们用5种不同的颜色,标识出社区劳动力的就业情况,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每月会对数据进行更新。如果发现有群众失业或者就业困难,会主动对接,通过小课堂‘定制’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早就业。”汪晓军说。

据了解,小课堂采取“群众点单,政府做菜”方式,由县扶贫办、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分别牵头组成专家团队,通过巡讲、实训、网络教学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搬迁群众开展创业就业培训。

不仅如此,住进新社区,思想观念也要及时更新。“过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大家不堪重负。”有搬迁居民告诉记者,以前光随礼一次都是三五百元,人情花销是笔不小的开支。社区成立后,召开了居民大会,制定居民公约,规定“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生日、满月、升学、参军一律不办,礼金不超过200元”,刹住了这股不好的风气。不光“面子”问题得到解决,群众负担轻了,邻里间也更加和睦。

“除了小厅堂,我们还按照尊重习俗和移风易俗相结合的原则,稳步推进小公墓建设,弘扬科学健康、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尚。”平利县发改局局长覃春利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利县锦屏社区鸟瞰图。供图:平利县委宣传部

而今,走进全镇搬迁群众最多、规模最大的安置区——锦屏社区,灰白相间的徽派楼房傲然耸立,硬化平坦的道路纵横相连,繁忙的社区工厂秩序井然,老人们在小区里悠闲散步,孩子在楼下追逐嬉戏,医院、学校、超市、公交站点、银行网点布设在社区周边……一派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