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空报国故事

记“英雄试飞员”

“八一勋章”

获得者李中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中华, 1961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新宾县,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招飞入伍,进入空军第六飞行学院学习歼击机飞行专业,1985年7月毕业,并获军事学学士学位,1984年5月入党。入伍以来,历任试飞团试飞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参谋长、副团长,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1994年荣获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颁发的国际试飞员等级证书,空军特级飞行员,是新一代专家型试飞员的杰出代表,能熟练驾驶我国装备的各型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运输机执行任务。安全飞行3150多小时。他掌握了国产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试飞技术,填补了我国试飞领域的空白;飞出了高难度特技动作“眼镜蛇机动”,成为我国驾驶重型战斗机完成该动作的少数几个人之一。先后参加并出色完成了十余项重大科研试飞任务,正确处置空中险情15起,重大险情5起,在新机鉴定试飞和新技术验证试飞中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先后荣立军队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7次,荣获空军功勋飞行员金质荣誉奖章;荣立省部级一等功4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特等奖1次。2006年3月,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2007年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 “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30位为改革开放30年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201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

挑战极限对阵死神

0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外,发生在500米的空中。报警灯乍亮,飞机猛然向右偏转,瞬间就倒扣过来,向地面坠去。400米、300米……就在前舱试飞员下意识地喊了声“飞机不行了"的同时,后舱传来李中华坚定的声音:“别动,我来!”……

2005年5月20日,险些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史上黑暗的一天。要不是李中华的惊天一搏,摔掉的将不仅是两名优秀的试飞员,我军航空武器研制也将滞后8年到10年。

李中华驾驶的是能够模拟第二代、第三代战机飞行特性的三轴变稳飞机。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英、法等国家掌握这一体现国家航空技术水平的关键技术。

倒扣的飞机飞速下坠,座舱里尘埃弥漫。悬在空中的李中华忍着剧烈的眩晕,努力挽救着这架凝聚了我国上万名航空科研人员十几年心血的飞机:蹬舵、压杆,飞机毫无反应;关闭计算机电源再重启,飞机毫无反应;按下操纵杆上的紧急按钮,飞机还是毫无反应。

平日熟悉得如同战友般的飞机,这会儿丝毫不理会李中华的一次次努力,飞速坠向地面。李中华清楚,在自己选择了挽救飞机的那一刻,弃机逃生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一一倒扣飞机的高度已不够他们跳伞求生。灵感,在生死须臾的那一刻从天而降。李中华下意识地把右手边的变稳、显控和计算机三个电门全部关闭一一距地面200多米,"休克"的飞机恢复了生机。倒扣的飞机翻了过来。飞机保住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保住了。像每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样,抖掉满身灰尘,李中华旋即又驾机飞上蓝天。

把握先机赢得宝贵三分钟

0 2

2002年5月6日下午2时,李中华驾驶某新机进行转场前巡航特性检飞。

飞机起飞20分钟后,他发现飞机液压表系统2的表针轻微向下摆动。这一变化引起了他的注意。“是不是液压系统有问题?”他在心中打了一个问号,并立即与地面监控系统联系,询问飞机的液压系统是否异常。地面根据监控系统显示,答复没有问题。

虽然地面答复液压系统没问题,但有着丰富试飞经验的李中华还是感觉不太对劲,因为液压表指针重心不断下移的现象,使他觉得飞机一定有什么问题。为防止出现意外,他立即请求返航,并迅速调头向本场飞去。

李中华一边飞行,一边观察液压表指针变化,20兆帕、19兆帕、18兆帕……表针已低于正常值,表明飞机的液压油量在迅速减少。李中华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根据该新机液压系统的功用和试飞经验,他明白,必须抢在液压系统不能工作前放下起落架,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飞机正常着陆,另一方面,可以尽快消耗掉多余的燃油,保证飞机安全着陆。

此时,飞机高度9000米,距离机场130公里。在9000米高空放起落架,对飞机和试飞员都是严峻的考验,因为这样飞机状态很难保持,稍不留神,飞机还可能出现新的情况,造成风险叠加。

为确保正常放下起落架,李中华将飞行速度降至500公里/小时,大胆果断地放下起落架。此时,飞机仍然没有任何故障迹象。一分钟后,飞机主告警灯开始闪烁,同时飞行员故障清单显示液压系统2压力低。

与此同时,飞机EPU(应急动力装置)自行启动,但李中华知道,这套系统燃料的容量只能维持飞机10分钟的正常工作。李中华一边继续下降高度,一边调整飞机状态,当飞机距离机场还有20公里左右时,液压系统2压力表指针已指到“0”。

7分钟后,飞机降落在机场跑道上,由于没有液压,飞机已不能正常刹车,前轮转弯失效,李中华使用应急刹车系统将飞机停稳在跑道上。此时,飞机的应急动力装置只剩下3分钟的余量。

发现一条难以察觉的缝隙

0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李中华一起飞行过的试飞员都有一个感觉,李中华不仅胆大,心也很细。2004年年底,李中华和另一名试飞员去吉林二台子接一架大修完的歼轰七飞机。东北的冬季异常寒冷,他们在进行飞机出场试飞时,当地的气温已是零下二十多度。李中华机组飞了两个架次后,发现飞机座舱的密封不好,环控系统的能量损耗的很快。飞机落地后,大家在一起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检查,但就是找不到原因。机务人员把所有的部位检查了几遍,甚至把座舱盖都卸了下来,也没有发现问题。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李中华却笑呵呵对大家说:“大家别灰心。我看,解铃还须系铃人,空中出现的问题,还得在空中解决,我们再飞一次。”

第三个架次飞行时,李中华一边驾驶飞机,一边进行“地毯式”的检查。突然,他发现飞机座舱的左前方隐隐约约有一小道发光的线条,他顺手从夹板上撕下一点纸条塞到那段线条里,纸条一下就被吸跑了。问题就出在这里。李中华迅速操纵飞机滑向机场。在飞机滑跑的过程中,他又撕下一个小纸条夹在那里,标示出缝隙的位置。飞机停稳后,同机的试飞员不禁对李中华挑起大指,“李副团长,我算服了你了,那个位置真不容易被发现,必须要偏过头去看,真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到的!”难怪战友佩服李中华, 因为这个缝非常小,极不容易发现,即使是看到了,一般人也会认为是光线的错觉,这说明他非常细心,判断的非常准确。飞行回来,厂家技术人员握着李中华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激动地说:“李副团长,你的细心让我们省了好大的劲,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太谢谢你了。”

新试飞员的“活字典”和“救心丸”

0 4

俗话说师傅教徒弟,都得留一手。李中华却在用一切时机对新试飞员进行“传、帮、带”。无论是飞行间隙和空闲时间,只要是有人向他询问飞行方面的知识,他都百问不厌。一次,三名新试飞员向老师轮番“轰炸”,从试飞理论到飞行操纵,连续问了50多个问题,李中华一一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清楚。三名新试飞员一口同声地说,“李副团长,我们今天真是领教了专家型试飞员的本事。”在某部,大家都说李中华就是一本 “活字典”,只要有试飞方面的问题,找他准没错。

试飞中,只要有李中华在场,新试飞员心里都会觉得非常踏实。

一次,试飞员在执行飞行任务时。起飞的时候能见度还在5公里,15分钟后,由于机场附近的农民在烧麦杆,天气突然变差,空中到处是灰蒙蒙的。李中华是当天的飞行指挥员,了解情况后,李中华立即要求飞机返场。孙政雄操纵飞机四转弯改出后,在200米高度还看不见机场跑道。报告指挥员后,他驾驶飞机进行复飞。当时,飞机上的油料已经不多了,试飞员心理不由紧张起来。此时,耳机里响了李中华非常平静的话语,“抓好垂直地标,按正常飞,引导雷达已经开始工作,跑道灯已经打开。”听到李中华亲切的声音,孙政雄顿时平静下来。“明白”。孙政雄驾驶飞机滑向机场,四转弯改出后,他看到了跑道灯,在李中华的引导下,他终于安全着陆。李中华知道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指挥飞行员,特别是年轻飞行员,所以在出现问题时他能够稳定他们的心理。

一张珍贵的巨大军用航图

0 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部的歼击机、运输机试飞员,有许多要外出执行转场的任务,很多时候还要转场民航机场,不少试飞员感到心里没底,因为不熟悉民航机场的导航方式和航路。而且民航部门经常更换航图,飞行资料也是有偿使用的。上面下发的军用航图很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李中华召开司令部军人大会,他说:“我们不能等到问题全部解决了才干工作吧,我们要发挥主动性,自已想办法解决问题”,一场声势浩大的“地图工程”开始了。李中华既是总策划,又是总指挥,他集中全团的力量,把所有的一小幅一小幅的军用地图粘起来,粘成一幅很大的全国地图,在墙上做一个底版,并做了一些防潮、防蛀等措施,把这个大地图贴在上面,再在上面滚一层膜保护起来。由于这是一个绝密的地图,还为此做了窗户防护拦、防盗铁门和窗帘,总之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直到现在这个地图还挂着,使用起来很直观,哪些地方是空中禁区,从哪到哪怎么飞,一目了然。现在团里飞行员查资料就不用出团了,大大提高了飞行效益,保证了飞行安全。

外国飞行员的良师益友

0 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中华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名“失速尾旋”教员之一,他的学生不仅遍布空、海军系统,还有不少外国学生。他对所有的学员都一视同仁,李中华常对他们说,在飞行中我是你们的教员,回来后,咱们就是朋友。他对外国学生也是这样,飞行中很严格,回到地面又很关心。1998年,他在带飞某国飞行员进行尾旋科目试飞时,飞机进入尾旋后,迅速从万米高空跌掉了几千米的高度,外国飞行员有些害怕了,对李中华焦急地说:“教官,咱们回去吧”。李中华没有作声,而是继续把动作做完。飞机落地后,李中华对这个外国学生说:“今天你闯过来了,这是一个难得的起点,有时应该迈出的一步而迈不出去,就永远体会不到飞行的至高境界”。

2003年,他为某国带飞培训试飞员,三个月带飞75个架次,从4月18日到7月18日,一天不多一天不少,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带飞任务。很多时候都是每天占场6个小时以上,每天都要飞6个起落,最多的时候占场时间一天能达到8、9个小时。在语言不通,故障相对较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规定的课目完成,以高超的技术为中国试飞员赢得了国际信誉,也与两名外方飞行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临走的时候,外国学员还专门通过有关部门向李副团长转达他们的敬意,希望有机会向他学习更多的技术。在机场送别时,这些外国试飞员们以茶带酒,情不自禁喊着:“友谊万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弦月 | 审核:禾亦

来源:中国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