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黔东南日报消息:自开展党史教育以来,雷山县立足实际,针对县域苗族水族党员较多、文化程度较低、不太熟悉汉语等情况,探索推出“汉语 苗语”或“汉语 水语”的“双语”模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细处抓、往实里落、往深处走。

双语助学,让学习氛围“浓起来”。对全县学习困难党员进行摸底,将全县2320多名文化程度较低、对汉语使用不熟悉、行动不便的苗族水族党员作为双语助学对象,精准制定送学、助学措施,确保在送学、助学工作中做到不落一人,全员覆盖。同时,聚焦双语助学对象时时学、常态学目标,搭建“寨寨响”广播、苗族“议榔规”、微信指尖平台等助学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必学篇目、红色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学习资料,翻译编制成苗水双语音频、视频、书目,让助学对象易学、愿学。依托驻村工作队员、村支两委成员、结对帮扶干部组建154支双语助学队伍,采取“1 N”模式组织双语助学队伍与助学对象结成帮扶对子。目前,累计开展送学上门100余场次。

双语宣讲,让学习内容“鲜起来”。组建县乡村三级“双语”宣讲团,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发挥好宣讲团助学、指导学的作用,指导全县570多个党组织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融会贯通学在日常。各宣讲团根据各基层党组织学习困难党员情况,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以苗歌、飞歌、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门宣讲,把“抽象模糊”变为“生动具体”,从“静态”转化为“动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接地气,群众能听懂、愿意听、记得牢。采取“课堂式大集中、互动式小分散”方式,以集中会、院坝会、板凳会、群众会及深入田间地头、厂房工地等一线现场指导实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讲。

双语办公,让学习成效“实起来”。组织苗语干部深入农户家中、田间一线与老党员、寨老族老等话家常、聊发展,听取他们对基层组织、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向上反映群众的心声、呼声,进一步密切干群党群关系。各乡镇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窗口,实行“双语办公”,每天至少安排1名“苗语骨干”坐班,针对不会说汉语的群众及年纪稍大的老人,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求,细心地办理群众的事项。驻村干部依托村群众服务站,与村“两委”轮流值班,敞开大门接待不会汉语的村民及留守老人,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疑惑,认真梳理统一向乡镇、县有关部门反馈汇报,力所能及帮助群众化解疾苦忧愁,梳通疑惑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黔东南日报 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