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 月

打造就业岗位扩容量“定心”工程,加快落实《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若干措施》,计划新增公益性岗位7000个;开发5万个见习岗位,组织3.5万人参加见习;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不少于160万人。

4月8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八大民心工程新闻通气会,旨在聚焦以就业为基本的人民群众的诉求、问题和现实利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赋能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为促进就业创业,江苏用心用情、实招迭出、成绩斐然。苏州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打造“就在苏州”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品牌,评选表彰万名“最美劳动者”,出台实施《苏州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操作细则(暂行)》,积极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创投者沃土”。面对异常复杂的形势,苏州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六稳”,落实“六保”,去年实现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新增就业20.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7%,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6.9亿元。苏州获评2020年全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有36处提到“就业”两字。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实践证明,就业乃创造财富的源头活水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唯有实现高质量就业,方能让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有品质,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本固才能枝荣,积厚方可流光。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结构性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稳就业、促就业,扩大符合新就业形态要求的劳动者就业,已然成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要持续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

办法总比困难多。广东通过发放就业创业补贴,平均每年为企业降低成本近20亿元,涉及一百多万人次;浙江借助直播带货等“风口”,推动“网红”等各类新业态培训;苏州高新区发布圆梦创业慈善基金,扶持辖区大学毕业生和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的做法、创新的经验值得江苏各地学习借鉴。

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发展能力,是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健全“职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就业适应能力。完善“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满足劳动者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面向小微创新企业和个体创业者,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劳动者创新创业,让更多有志者人生出彩。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气” 。当前, “稳就业、保就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把政策的良好效应及时传递到基层一线,以更高质量就业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