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下座无虚席,不少观众站着看演出。

《奇葩说》等综艺带热苏州市场 本土俱乐部亟盼更多演员加入

本报记者 陈兆帅 王可

一支话筒、一把椅子、一个人、一束光,无数欢笑。近日,姑苏区德必国际文化艺术坊,一场线下“脱口秀”在这里上演。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头发都这么白了,脸保养得还像五十多岁?我说:很简单,只要你像我一样,今年37岁……”“那你这头发是什么时候白的?”“你问的是哪一根?因为每根白的时间不一样……”短短几分钟,脱口秀演员海波就收获了高频率的笑声。

最近,第七季《奇葩说》和第五季《吐槽大会》的热播,带热了线下的脱口秀演出。在苏州,也有这样一类热衷脱口秀的人群。他们组建了苏州本土脱口秀俱乐部,观众从最初零星几人到如今每场百十人。

脱口秀受热捧

苏州诞生本土俱乐部

近日,记者来到姑苏区德必国际文化艺术坊一家精酿酒吧内。门口的工作人员扫描了购票二维码,说了一句“进去随便坐”,于是记者被人群推着走了进去。舞台上立着一支麦克风,演出场地不算大。靠近舞台的座位已被早来的观众占满,记者只能站在舞台侧边等候。演出开始,全场最亮的灯光打在了演员身上。

晚上8:00,演出正式开始。脱口秀演员海波用短短几句话,就让场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有人险些将手中的饮料洒出来。七位本土脱口秀演员在台上卖力演出,此起彼伏的笑声在这个紧凑的空间里持续不断。

现场效果超出预期的好,但其实海波的本职工作却是一名IT程序员。作为苏州本土脱口秀俱乐部——来噻喜剧的创始人之一,他坦言,很早之前就对脱口秀这种表演形式感兴趣,也一直想上台试试,但当时苏州没有讲脱口秀的地方,“我索性就和另外两位爱好者在2017年成立了苏州脱口秀俱乐部。”海波告诉记者。

演员享受自我表达

观众看完倍感畅快

“90后”海锐在互联网公司担任品牌宣传。工作之余,他的另一个身份也是一名脱口秀演员,说脱口秀一年多时间。在他看来,脱口秀跟打球、唱KTV等社交方式不同,这是一个跟别人讲述自己的渠道,通过一个个嬉笑怒骂甚至自黑的段子吐露心声、暴露自己,工作、生活之外又多了一条社交轨道。“讲脱口秀的时候,我就是舞台的中心。尤其在和观众互动时,我随机丢出的即兴包袱被他们一下子接到,台上台下打成一片,大伙抱成一团会心一笑的气氛,是我程式化本职工作之外最渴望得到的。”海锐说。

与海锐的感受类似,海波说自己每次听到观众最直接、最肆意的笑声,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作为IT程序员,我成天和电脑为伴,可能半天也说不上一句话。总要找个地方说几句吧,脱口秀舞台可以尽情表达自己。”

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他们享受这种自我表达。而对观众来说,看脱口秀也让他们上瘾。

陈鹏是一名“90后”,从事医药代理行业,日常工作强度比较大。但他总会腾出一部分时间看线下脱口秀。“一年多的时间,看过的线下脱口秀不下十几场。”在他看来,脱口秀演出的魅力在于你永远猜不到笑点在哪儿,“不合理又很好笑,原来生活中经历过的好多事情还可以这样解读。很多段子听完让人倍感畅快。”

亟待更多同行加盟

市场潜力无穷

如今,海波领衔的来噻喜剧已经从成立之初的三人,变成拥有二十多位活跃演员、近百位储备演员的脱口秀俱乐部,观众也从最初的寥寥几人到现在的场场爆满。但一个令人忧心的现实是——苏州潜在观众很多,但目前演员的体量和段子的储备量支撑不了高频次的表演。所以他们不敢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担心观众一下子涌进来,得不到好的体验,会对线下脱口秀失望。

“曾经,台上5个演员在卖力演出,台下只有1个观众……别提多尴尬了!那时候怎么也想不到现在每场商演会有百十来号观众,小剧场里挤满了人。我的微博每天会收到私信,问我苏州哪里可以看脱口秀,说明苏州市场不缺观众。”海波说道。

为了锻炼新人,海波要求他们每周都要进行线下的“开放麦”演出,观众只要付几块钱就可以看“开放麦”,同时,新人也可以借此机会试验段子的“笑果”。“既培养了新人,又培养了观众,算是一举两得。也希望对我们这个行业感兴趣的人,可以加入进来,共同推动苏州脱口秀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