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7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织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首站走进昆明市石林县。

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18家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先后深入石林彝族自治县滇桂黔边纵队遗址(圭山红色教育基地)、石林县城双龙广场(党史长廊、烈士纪念塔)、东川树桔红军渡长征纪念馆、东川区革命遗址新村革命据点旧址、黑龙潭革命烈士陵园、朱德旧居、石龙坝水电站博物馆等地进行集中采访。

当天,在石林县圭山镇“一支人民的军队”雕塑和滇桂黔边纵队领导人——朱家璧将军墓前,采访团听取了滇桂黔边纵队和朱家璧的英雄事迹。

1947年12月,云南决定发起大规模游击战争,配合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隐蔽在缅甸的朱家璧、张子斋回国领导开展圭山武装斗争。1948年2月5日,一批从昆明到泸西的进步青年学生,组织部分农民在泸西旧城发动暴动,拉开圭山起义序幕。3月初,云南省工委指示:敌情紧急,应迅速组建一支主力部队,建立巩固的圭山根据地,在南盘江两岸开展游击战争。3月下旬,朱家璧、张子斋、祁山、何现龙等领导率部在圭山糯斗村集中休整,宣布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外暂称“一支人民的军队”。随后“一支人民的军队”一直在圭山地区进行游击战争。1948年7月,军队改番号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1949年1月,与桂滇边部队等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1949年7月,进一步与滇南、滇东北、思普等地区人民武装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1949年底,“边纵”部队发展至14.5万余人,共歼敌6.1万余人。

现场,当年参加“一支人民的军队”的两名战士,99岁的老党员李富和93岁的高世民回忆起当年的革命故事。“71年前,我积极参加革命,参加过‘边纵部队’反‘围剿’斗争,石林县糯衣战斗、小圭山战斗、普拉河战斗等。在战斗中冒着枪林弹雨,单独或配合兄弟部队作战数十次。”李富说。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石林县双龙广场党史长廊,听取毕恒光侄子、张炽孙子讲述革命先驱毕恒光和张炽的英雄事迹。

在石林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吴长军看来,“一支人民的军队”之所以诞生在圭山地区,主要有五大原因——这里的山势不高不低,刚好合适;这里距离中心城市不远不近,刚好合适;这里进出的道路不好不丑,刚好合适;这里的人口不疏不密,刚好合适;这里的少数民族比例不多不少,刚好合适。

据悉,此次采访活动为期1个月,接下来采访团将深入全省16个州(市)开展主题采访。(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