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循化,作为中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黄河上游河谷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自古以来高原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河湟文化。这里有全国唯一的由红军建设的清真寺,也有青海省唯一的由红军建设的小学,还有农家庄廓等一系列红军遗迹。这些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造就了珍贵的红色文化遗存,成为闪耀在历史深处的一颗红星,组成了河湟文化的重要一环,引领着各族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一】

文化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可以制成多少典籍,而在于鲜活地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今天循化地区的河湟文化,仍然透亮鲜活、色彩斑斓。

走进循化县这片南高北低、四面环山、山谷相间、水系较多的区域,你就会发现黄河给予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这里自古就有禹王轮斧导水的典故,黄河文明在撒拉川与众多文明融汇,交织了一曲山水相恋的绝唱。

遗存在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羊皮筏子,无疑是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与黄河交融最具表现力的实物之一。作为原始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子在历史上承载了太多撒拉族人民敢闯风浪、勇于进取的动人故事。

除了羊皮筏子,骆驼泉传说、篱笆楼营造技艺、民族婚礼服饰等等,都被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而被重点保护和发展。

河湟地区,被费孝通称为“中原同青藏高原的流通孔道”。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循化县,无疑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历史上藏羌民族与中原汉族生产生活的地理边界与文化边界。所以,这片区域具有典型的过渡地带、交汇地带的地理空间特征,是河湟文化的核心区和承载区。

【二】

循化地区的河湟文化内涵,并不是孤立或片面的存在,它是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概念。尤其是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为它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特色。

站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光清真寺前,我们追忆那一段无法忘却的历史。当年,西路红军战士在被严密看押的残酷环境下,抱着“红军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坚定信念,采取各种方式与敌人展开机智顽强的斗争。今天,五星、镰刀、斧头、工字、领章等象征革命的图案,依旧在屋脊、墙壁上熠熠生辉。

麦积山下黄河岸边的红光村,被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昔日贫穷、破旧的小村子,如今被富裕、崭新的名词所替代。家家户户修建起来的庄廓大门上,都雕刻有一颗闪闪的红星。红军精神光照千秋,也许就是这个村名由来的最好诠释。

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新时代,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

历史发展到今天,循化县致力于把西路红军红色遗址打造成为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保护原有红色遗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收集西路红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红色遗物。

在无数革命先辈光辉事迹的鼓舞下,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到这里接受精神的洗礼。新时期的建设者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党建促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奇迹。

循化县白庄镇上白庄村,是一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这些年来,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引领推动生态治理工作,大力推进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和植树造林生态治理工程。支部领跑、党员助跑、群众跟跑,跑出生态治理的白土坡样板,用汗水浇灌出了生态治理的“白土坡精神”。

清水乡下庄村党支部每月开展“固定党日说事日”,这样特殊的“固定党日”在154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每月都会至少开展一次。大大密切了干群关系,创新了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实践中,循化县以党建创新为导向,着力构建党建统领、思想善领、创新驱领、文化引领、宣传势领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

随着红色教育基地品牌影响力与辐射力不断增强,红色教育已成为党联系群众、融合资源优势、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党建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与此同时,《黄河大合唱》的作词光未然先生,这位黄河歌者、长江儿子的骨灰,于2003年7月在循化县境内伴着玫瑰花瓣静悄悄地撒在了给予过他灵感与激情的母亲河。奔涌的黄河将铭记他的才情,怒吼的黄河将铭记他的诗章。

如今,以“民俗之旅”“生态之旅”“红色之旅”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是循化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旅游业的发展不但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难题,也大大助推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当地将红色教育基地、化青教学点、水镇观光园、黄河菜篮现代种植点等串联打造,实现了以红色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特色旅游线路和新时代村企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