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南顿故城传统庙会上正在展演的非遗节目《舞龙》吸引了众多群众。为了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项城市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创新组织形式,整合优势资源,组织群众参与度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和展演,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余家杂技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为群众做好展演,项城市余家杂技艺术学校新编了《蹦床爬墙》《空中大飞人》两个红色节目,用中国传统杂技讲好中国红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家杂技用传统杂技讲好中国红色故事 张永久 摄

牛红是项城市葫芦烙画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她积极联系到项城市文化馆,通过项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的公益小课堂,为大家传授葫芦烙画的制作要点,为人们增添了不一样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葫芦烙画现场吸引了群众围观 张永久 摄

项城市是“千年古县”,有非遗项目79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十个门类,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省级5项,市级19项,县级54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传承人11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01个,建立有官会响锣传习所、余家杂技传习所各1个、汝阳刘毛笔生产性研究基地1个。这些非遗项目在当地有着很深的文化根基,是乡愁,是记忆,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项城市邀请这些传承人志愿者就地就近为附近的居民提供文化文艺服务,让这个春天不“寂寞”。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大鼓书《小五义》由高寺镇团店村的文化志愿者张富轩在家门口演出,村民张建国听后十分开心。他说:“听到这么熟悉的大鼓书的声音,小时候的记忆又找到了。”

家住南顿镇的大鼓书传承人志愿者张天岭,编创了大鼓书《众志成城抗疫情》等抗疫作品,并制作成短视频上传网络,围绕扶贫脱贫转观念、扶人扶志树信心的理念,他又自编自演了扶贫坠子《追老张》,台词通俗易懂,用身边人、身边事和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述扶贫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项城市将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优秀项目,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当地全面发展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