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黑龙江大地春寒料峭,草木萌生。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字字珠玑,催人奋进。“共和国长子”哈尔滨,人勤春来早,处处澎湃起春潮般磅礴力量,从城市到乡村,人们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收听收看开幕会实况备受鼓舞,乘两会东风,不待扬鞭自奋蹄,信心更强、干劲更足,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十三五”完美收官,凯歌高奏。擘画“十四五”锚定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哈尔滨龙头劲舞、砥砺奋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着力推进工业强市,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吹响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号角,使命担当,展现哈尔滨新作为。

文/ 付彦华 张晓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平两岸阔,千帆竞中流。翻开哈尔滨波澜壮阔的“十三五”篇章,起笔有势,落笔精彩。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区建设日新月异、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哈尔滨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走在前列的高质量答卷。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上,哈尔滨奋楫扬帆再启航,将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坚持以工业强市为重点,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全力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构建“4+4”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宜居 大美冰城入画来 刘心胜摄

蹄疾步稳 “六稳”“六保”势头向好见实效

2020年,哈尔滨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稳投资”作为“六稳”工作、“六保”任务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抓投资、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坚持上下联动,着眼提速增效,着力谋划项目建设。激发市场活力,经济供给侧持续恢复,文旅产业强势恢复,需求侧逐步回暖,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市发改委统计显示:2020年哈尔滨市推进的111个省百大项目开复工率100%、资金到位率100%、完成投资率100%、按期投产率100%,在省内率先、高效完成省百大项目“四率”目标,全市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记者管中窥豹,稳岗稳企民生“饭碗”端得更稳令人振奋。采访了解到,去年入职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的硕士生刘鑫燚拿到了安家费和每月2000元的生活补贴。在外地工作一年多,他感觉还是家乡好。又赶上这么好的“六稳”“六保”政策,今后工作更踏实了!哈市《关于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落户的若干政策》出台以来,首批申报的来哈就业创业人才已经陆续拿到了安家费和生活补贴。同样得益于哈市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和保障措施,两年前还是一片荒地的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如今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入驻企业越来越多。一批出国深造人员、北漂IT精英等,在这里成家立业,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情雪韵的哈尔滨防洪纪念广场 郑学清摄

文旅深度融合 绘就“冰城夏都”新蓝图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哈尔滨市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共接待游客4.0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71.3亿元,哈尔滨民航客运吞吐量连续5年居东北四大机场首位,哈尔滨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近年来,哈尔滨市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组建哈尔滨芭蕾舞团、哈尔滨交响乐团,引进高端演出百余场。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和冰盘国际公开赛首次走进亚洲落户哈尔滨,当选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冰城夏都”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5年的61.1%提高到67.7%。

同时,哈尔滨文化艺术精品创作不断繁荣,全市坚持以艺术精品凝心铸魂,原创音乐剧、话剧、儿童剧等不断创作生产并搬上舞台,年均完成演出1200余场。哈尔滨交响乐团、哈尔滨芭蕾舞团改革和建设成效明显,成为文艺创作主阵地和诠释城市百年文化“双子星”。各专业院团围绕主题主线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一批文艺精品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蹈《红高粱》等剧目在全国权威文艺评奖中获得殊荣,推动了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流光溢彩 赵天华摄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十四五”时期,哈尔滨将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创新冰雪、避暑、文化特色产品体系,做优做强国际冰雪、都市时尚、生态康养、文化体育等核心产品,培育自驾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引进一批以冰雪特色为主的精品赛事。巩固提升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亚布力滑雪等金字招牌,建设四季冰雪乐园、融创冰雪影都等重点项目,打造国际冰雪产业合作样板区,建成国际冰雪运动基地和冰雪产业国际交流平台,增强冰雪旅游首选城市吸引力、竞争力。

做大做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 端稳“中国饭碗”

近年来,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哈尔滨,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超过300亿斤,这是近年来哈市筑牢“根基”、丰盈“粮仓”、倾力保护耕地守护沃土良田的结果。

农业是哈尔滨厚重的底色。“十三五”时期,哈尔滨市做大做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冰城农业持续提档升级,更打造出五常、方正、通河、延寿等各具特色的“哈尔滨大米”品牌,通河大榛子,依兰北药,尚志食用菌、浆果等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农业开发项目,在哈尔滨现代农业发展中成为示范,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增加动力。从哈尔滨解放至今,转眼75年间,中国北方的这座城市,让“中国大粮仓”更殷实。

“十四五”时期,哈尔滨农业现代化步伐将迈得更大,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培育本土优质高产高效良种,推进种业产业化,统筹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水利现代化、科技兴农、现代育种、智慧农业等重点工程,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00亿斤以上。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两牛一猪一禽”工程,叫响“五常大米”“方正富硒大米”等绿色有机高质量农产品品牌。同时,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端牢“中国饭碗”做出哈尔滨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获金秋 张民生摄

工业强市 创新举措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哈尔滨作为中国工业的摇篮,把“家底”变“家宝”,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解难题、挖潜力,助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采访时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市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重点发展“1+3+3”产业集群。一是发展壮大绿色农产品深加工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力争达到2000亿元的产值;二是推动提升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3个产业集群的整体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分别达到600、800和1200亿元的产值;三是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3个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在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新技术、发明专利、技术标准、新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哈尔滨还将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到2023年末,全市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对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智能制造基础进一步夯实,推动哈市制造业从传统要素驱动向数据驱动、协同共享、智能引领等新型要素驱动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业建设

办事不求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前要半个月才能跑下来的手续,现在一周就完事了。”金苹果接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郎阿娜深有感触地说,办理校车使用许可证,到市教育局一个服务窗口,填一次表,准备一套材料,网上申请,许可证直接邮寄到公司。

哈尔滨新中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吴国浩从来没想过贷款可以如此便捷,以前要到政府审批部门审批才能贷款,现在直接到银行就可以了。“不动产抵押贷款”申请、审批、抵押登记及取证全过程与金融机构开展延伸服务后,企业、群众到银行就可办成抵押贷款。

近年来,哈尔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出了“对照国内一流,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要件”的明确要求。“十三五”时期,共下放市级事项770项,梳理公布1311项“办事不求人”事项清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形成具有哈市特色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实现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限由38至83个工作日压缩调整为35至67个工作日,远低于国务院提出的“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20个工作日以内”要求。“一网通办”覆盖面超93%,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居全国32个重点城市第6位,被国务院列入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予以激励支持的城市,不动产登记改革被列为全国典型。

“‘十四五’开局之年,以优化、满足需求侧企业、群众实际需要为着力点,推进‘办好一件事’改革。”日前,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21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办事流程,形成百项企业、群众关注度高,办理面广的“一件事”参考清单目录,协同联动各主体责任单位,督导推进完成。打造跨业务、跨部门、跨平台、跨层级、跨地域的整体服务,实现更深层次的“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推动哈市政务服务提质提效。还将推进“一窗通办”“一次办结”及“办事不求人”长效化、机制化、常态化。

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还将打造哈尔滨营商环境一体化智能平台,加快推进高频事项并网办、掌上办、跨省办,加强基层网办。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社会信用建设、营商环境监督,努力将冰城打造成营商环境一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记者从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哈尔滨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有力促进了产业项目质效提升和加快建设,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保障。截至2020年12月,哈尔滨市累计推进建设重点产业项目779个,完成投资超1800亿元。其中,已竣工重点产业项目355个,累计新增销售收入超1600亿元,一串串沉甸甸数据,硕果累累。

据了解,近年来,哈尔滨重大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融创文旅城、华南城等项目完成投资超百亿元,中小型燃气轮机生产基地、核电汽轮机核心能力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投用,带动了哈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航天海鹰钛合金、工大激光通信等项目陆续建成,飞鹤乳制品产业园、建龙阿钢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提供了有效支撑。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市第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计划安排已于2月下旬下达,第一批共推进市重点产业项目256个,计划总投资296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0亿元。近日,各区县(市)、各部门正聚焦重点项目,强化组织实施,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哈尔滨新区总投资170亿元的万科中俄产业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工准备,计划3月中旬启动建设,平房区已初具规模的京东亚洲一号哈尔滨物流园正在设备购置、调试安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新区日新月异

哈尔滨新区 打造龙江版“新浦东”

“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十三五”期间,一幅日新月异的发展画卷正在铺开,哈尔滨新区焕发生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引擎。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历史使命,哈尔滨新区将迸发出“新”活力,为冰城发展全面振兴贡献“新”力量。

2020年2月1日,《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条例》正式实施,制定了支持哈尔滨新区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发布“黄金30条”“新驱25条”等惠企政策,打造了“办照即营业”“承诺即开工”“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四大营商环境品牌。

近年来,正威国际新一代材料技术产业园及东北亚总部、保利文化艺术中心、深哈金融科技城、绿地国博城等世界500强超百亿元大项目落地,引入中国中铁北方区域总部、华为鲲鹏产业创新中心、西门子研发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2015-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省、市2.9个、2.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省、全市。

“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将继续围绕“三区一极”定位,发挥“五区叠加”的体制优势,高标准建设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同时,发挥新区政策环境、产业基础、土地资源等优势,加大对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龙头企业招商引资、改造升级力度,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打造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食品制造、金融等百亿级产业,申建国家人工智能示范区,更好发挥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辐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中的深哈产业园

深哈携手 打造龙粤对口合作新标杆

切割声、捶打声与机器轰鸣声,奏响深哈产业园建设的“复工曲”……3月1日,深哈产业园科创总部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复工,施工现场一派火热景象,近300多名作业人员拆除越冬维护、安装幕墙玻璃以及吊装钢结构构件。该项目预计2021年10月份一期一标段投入使用,二标段完成幕墙、公区精装修、机电安装等工程,跑出深哈合作发展加速度。

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复制落地深圳体制机制先进经验97项,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等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日前,记者从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了解到,深哈合作以来,两市高层领导多次互访交流,签订了《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四次联席会议,为合作事项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两市还在干部交流培训,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建设,强化经贸、科技、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建设、教育、文化旅游重点领域合作等方面硕果缀满枝头,对口交流全线飘红。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哈市将继续加大向深圳学习力度,不仅要全面学习复制深圳改革措施,更加要注重复制推广深圳市先进的理念、改革的劲头、创业的激情、发展的氛围和过硬的作风。同时,充分整合、发挥哈市的科技、人才优势,深圳市的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势、企业优势,以深哈合作园为载体,在东北地区率先打造出比肩深圳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切实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现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同时,还将深入加强两市农业领域合作,推动哈尔滨绿色农产品纳入“圳品”认证体系,实现两市长期可持续的互惠共赢。此外,还将依托哈尔滨新区、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国家级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园区,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深圳市有外溢发展需求的实力企业到哈尔滨投资兴业,推进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特别是依托深哈产业园、哈尔滨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两个合作园区深圳“东家”的深厚人脉,共同开展好深哈两市产业共建和转移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欧班列“哈尔滨-比克良”包装机械列车

对外开放:高质量建设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回眸“十三五”,哈尔滨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中东欧国家(17+1)合作取得新突破,搭建了哈尔滨国际冰雪之约‧市长会议平台,深入推动对外经贸、文化等多领域合作,国际友城增至52个。开放通道网络逐步完善,新开通哈尔滨至喀山、吉隆坡、雅加达等航线,国际国内航线达277条,通航城市113个,旅客吞吐量居东北第一,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不断巩固;哈俄、哈欧班列,哈俄公路实现常态化运营。

近年来,哈尔滨大力推动“南联北开”,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成功获批并加快建设,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启动临空经济区建设;对俄合作实现新发展,中俄博览会成为国家“一带一路”10个重要开放平台之一,中俄东线天然气正式供应哈尔滨,俄罗斯驻哈总领事馆开始运行……哈尔滨以全新的形象,把冰城故事讲给世界听。

建设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取得新成就。畅通连接俄罗斯、日韩、欧洲和北美的国际运输大通道网络,增强国内国际资源链接能力。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全国以及东北地区,大力发展国际、国内物流,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建设双向开放国际物流枢纽。采取“互联网+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优势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打造中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区。

奋进“十四五”,哈尔滨将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哈尔滨新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开放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以对俄为重点、东北亚和中东欧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成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力之城 时尚之城 幸福之城 刘心胜摄

民生至上 奏响幸福乐章

翻开“十三五”时期哈尔滨“民生账本”,一个个数据,一项项工程,都满载着沉甸甸的幸福。

近年来,哈尔滨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百姓的“心头事”。实施惠民行动,累计实施惠民项目194个,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保持在80%以上。累计新增就业50.4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启动实施了1628万平方米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累计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4.77万套。新建冰上运动气膜馆8座、江滨浴场4处,健身路径实现主城区和县(市)城关镇住宅小区、开放式公园全覆盖,免费开放城市公园、降低重点景区门票价格。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这是每一个冰城人的真切体验。2020年,哈尔滨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80%,全市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84.62%,超国家考核目标23.1个百分点,进一步增强百姓的幸福感。

“十四五”时期,哈尔滨将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健康哈尔滨”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继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大剧院

未来可期 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开局就决战。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筑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加快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东北亚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双向开放枢纽城市、美丽生态宜居城市、美好生活幸福城市,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全面振兴发展新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当好龙头,贡献省会城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