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福毅/文

教育事关国计民生,历来都是两会的热议话题。其中,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亟待关注。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融合教育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据了解,截至2019年末,在校残障学生总数为79.46万人,其中近40万残障儿童以随班就读的形式就读于普通学校。

然而,因为种种因素,残障学生的随班就读之路仍存在困难,融合教育的实施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认为,提升融合教育的质量需要整合包括学校、政府、社会和残障儿童家庭资源。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邰丽华也建议在教研和实践层面要整合不同的资源及校内、外多元支持。

经过多年实地调查和研究,关注心智障碍群体的公益组织北京市晓更基金会理事长李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许多学校推动融合教育支持体系从管理到教学支持以及特殊需求回应等方面仍然薄弱,师资能力显现出不足,校园文化的包容度也有待提升。

难题尚存

对于残障儿童的融合教育问题,我们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以随班就读的方式推动融合教育的落地。近几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国家对融合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修订了《残疾人教育条例》,连续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0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些政策逐步完善了残疾人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推动了融合教育的落实,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在邰丽华眼中,相关政策已从“倡导融合教育的发展方向”进入到“规划融合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从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到更加关注到提升残疾儿童的受教育质量上来。

“毋庸置疑,政策文件在残障儿童少年的校园支持体系保障层面有着喜人的积极变化。不过,仍存在可以完善的空间。”邰丽华说。

邰丽华认为,当下,政策中关于残疾概念的表述较为笼统,且没有明确关注到隐性障碍的儿童。在随班就读或融合教育中,许多隐性障碍儿童会因为得不到相应的教育资源,丧失了有效教育机会。另外,政策中提到的一些要求没有明确的监督监管部门和评价机制,导致在地方落实的层面缺少具体指导和质量监督,对于政策的要求没有达到理想的落实状态。

除了政策方面有待完善,残障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难题,他们在校园中的融入和发展得不到充足有效的支持。

“由于学校缺乏具备特殊教育知识的人员,学校在不了解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特性的情况下,缺乏对于特需儿童个性化的支持,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深入,这些对残障儿童的融入、学习和发展都带来很多挑战。”邰丽华说。

值得注意的是,除学校教学支持体系透露出不足外,邰丽华和李红还共同提到了校园文化建设。

晓更基金会曾经在调研过程中遇到过一个三年级的自闭症小姑娘。在家长雇佣的特教助理陪读下,她积极地融入校园生活,并参与到学校舞蹈表演活动的练习中。但每到正式演出时,学校都不允许她上台。小姑娘一度无法理解,但特教助理只能安慰她说因为她没有专门的舞蹈鞋。

“根据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和了解,校园中不乏有爱心的老师和同学为特殊群体的融入提供很多关心和爱护。但特殊化对待、忽视以及不积极提供支持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是系统性问题,应该从系统的校园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开始。”李红说。

李红认为,如果学校真正的接纳残障学生,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资源支持和能力建设,带动校园文化环境的改善。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还要让所有孩子理解什么是生命多元性,这也是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呼唤多元化支持

作为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可吸纳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010年,电影《海洋天堂》上映,将自闭症人群的生活带入了大众视野。2011年,深圳市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壹基金”)发起海洋天堂公益项目,计划从特殊需要人群的需求出发,提升该群体及其家庭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能力,并通过倡导等行动,提升公众对特殊需要群体的接纳和包容度,并希望最终促进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享有无障碍、有尊严、有品质的社会生活。

壹基金海洋天堂公益项目负责人任少鹏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以自闭症儿童为例,相比十年前,社会公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接纳度和理解度有了显著提升,家长的心态也越来越开放和轻松,不再担心自己会被歧视。

任少鹏认为,社会组织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真实情况,并对其全生涯需求有更多关照,不会只关注阶段或碎片化的需求。同时,社会组织在公益项目试点探索以及合理论证过程中可以不断学习积累,提升自身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的能力。此外,通过依法有序的政策倡导、有效实践模式输出、公众传播倡导等方式,社会组织会还能够在促进现状改善的路上加一把力。

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为我们提供更好实现自立、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机会。特殊儿童更是如此。

“我们要把残障儿童一样看做是有发展价值的人,相信通过优质的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主能力与社会适应性,促进他们持续的融合与发展,实现有效社会参与。从长远来看,这也可以促进社会发展,降低社会负担的需求。”李红说。

“残障儿童的教育应该作为系统性问题逐步推进。首先我们要从理念上实现真正的转变,其次要从政策到实践进行有效落实。在政府统筹主导下,结合长期目标和短期困难,用好社会资源,做好家校协同,优化校园管理,提升师资能力,促进课程研发,建设包容校园文化,一步一步把融合教育真正的落地下来。”李红强调。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