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日,汝南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本县10多名知名文化人士,走进红色革命遗址和红星广场,开展“红色记忆 老区风采”系列文化采风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汝南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贺庆华,县书法协会会长、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刘炳松,县老新闻工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县诗词协会副会长韩凤龙,县老新闻工作协会副会长、县诗词协会副会长吴廷振,县摄影家协会副会长金新才,县国学文化促进会、县老新闻工作协会副秘书长兼《天中山》杂志主编朱晓吾,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王建忠等参加了此次采风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风活动出发之前,贺庆华代表汝南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作了动员讲话。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饮水思源,勿忘老区”。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宣传老区、服务老区、弘扬传统、传递经验,让老区精神代代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炳松向大家介绍了开展此次系列采风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文艺创作形式,追寻红色记忆,展示老区风貌,讲好老区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弘扬老区精神,激发老区群众创新、创业、创造激情,凝聚起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助力老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红色革命遗址——准提楼,大家认真细致的进行了参观。准提楼位于汝南小南海,距护城河约四十米处,汝南园林学校院内。据《汝南县志》记载,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无雨,河枯地裂,五谷不生,崇庄王为祈雨灵应,奉皇上诏令创建此楼。以“准提”命名(准提为梵文译音,意为“清净、洁白”,佛教密宗六位观音菩萨之一),意在求神灵保佑,喜雨降临。明末战乱,后堂的僧室、走廊俱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推王道新重修准提楼。该楼为单檐九脊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长18米,前后进深8.8米,高12米,顶部覆盖黄绿色琉璃瓦,因坐落在两级台阶之上,所以显得雄伟高大、古朴壮观。级台阶面积为323.4平方米,台阶五步,高一米,逐级登临,直入大殿。两级平台周围嵌有三尺高的汉白玉石柱,目前石柱已不存在,现四周青石基座尚存。室内七架檩,前后双步梁,檐柱高4.5米,柱头为平面,柱基为石鼓式,额坊上有木刻装饰。正脊中饰一宝瓶,两端置大吻。檐部每排筒瓦之上各饰有半尺高的釉佛,计218个,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准提楼四周墙面及两级平面均为长35厘米,宽15厘米,厚8厘米的青砖筑成。1951年、1959年县人民政府两次对该楼进行修茸,使准提楼仍保持着清初时期的建筑特点,历经沧桑,久经风雨剥蚀,雄姿依然宏伟壮观。为研究古代房屋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今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在战争年代,刘少奇挺进中原南下路过汝南时,曾经在准提楼夜宿过,并为汝南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接着,大家又来到红星广场,分别瞻仰了在汝南革命中牺牲的同志。战争年代,无数天中儿女积极投身革命,用生命和汗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和平年代,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老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展现了大量生动细节和昂扬精神,这些都值得文艺工作者去捕捉、去记录、去体现,是对革命前辈革命精神的最好传承和大力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此次采风活动,极大地激发大家的传统文化自觉和创作热情。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用手中的笔,挥毫寄真情,讲好老区故事,唱响老区声音,增强老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助力老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作者:朱晓吾 金新才 编辑: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