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物名片

钱学明

毕业于同济大学给水及排水工程专业。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自治区主委。

去年广西8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赢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面临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都对话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明,他在今年的建议中提出,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亟须由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东西部协作机制,由西部承接更多产业,解决农民就近就业的难题。

谈产业转移

全国六成异地扶贫搬迁群众外出打工

南都:去年11月,广西最后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广西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钱学明:广西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之后接近1000万人实现了脱贫,并连续五年在省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尤其是广西西北部,以前是石山地区,石山分化以后形成不了粘土,只要海拔高一点,水就留不住,交通也不便利。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这些地方路通了,饮水也有了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广西现在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得很好,石山地区地形地势都非常适合养鸡产业的发展,广东也在广西农村建设一些扶贫车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就近解决农民就业的问题。广西农村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个人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南都:广西农村目前还面临哪些难题?

钱学明:很多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以后,大量的劳动力搬到城镇,农民离开了土地面临就业问题。据调研,全国平均六成左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还需要外出到东部打工,这就带来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新问题。还有一部分人可能需要照顾老人孩子,需要就近解决就业,会选择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干活,一个月最少的可能挣1500元左右,好一点的能挣两三千元,但目前西部地区现有产业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

南都:西部承接产业不足的原因何在?

钱学明: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建设了很多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但过去产业转移,往往是西部地区的政府非常主动,因为要升级产业,东部企业也非常有积极性,因为要降低用人成本;难就难在东部政府,因为它没有好处。企业搬走了,财政收入、GDP怎么办?这就导致在产业转移中,西部政府去搞产业转移好像是去挖人墙角,大部分都是绕过东部政府直接与企业打交道。政府跟企业之间打交道,要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不容易,东部政府若不支持,产业转移的效率非常低。

南都:你遇到过类似情况吗?

钱学明:2018年,我曾经去东部某县招商引资,希望能把那里一批木业企业转移到广西。这些企业的原料都是从广西进口,产品再出口到国外。企业都转移到广西之后,既能节省原材料的运费,还能直接从广西出海。但是这件事最终没能成,因为当地政府并不支持。

南都:怎么解决产业转移的难题?

钱学明:在以往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很好的东西协作机制,今年我也建议,希望国家层面能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东西协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比如,东部地区强调高质量发展,国家是不是可以规定如果旧产业不转移就要上新项目,土地指标可能就从严控制甚至予以减少。同时,是不是可以有更多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能让东部地区觉得不吃亏。企业转移走了,东部政府觉得我少了100个亿的GDP、10个亿的税收,国家层面在考核的时候能不能把相关评价标准改一改?

另外,产业转移后,东西部地区还能不能在经济利益上建立共同分享的机制。除了政治上的考量,经济上利益等各方面也要协调好。东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如果是由两地政府来合作,产业转移就会省事,企业不用去求政府,转移效率就会提高、交易成本也会降低。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东部政府应该扮演“父母”的角色,要像“嫁女儿”一样主动把一些产业转移到西部去,还要给嫁妆。东西部政府之间还应当像“儿女亲家“之间常来常往、关系密切。

谈乡村振兴

产业要兴旺,县域经济发展是关键

南都:中央近期多次对乡村振兴作出部署,为什么乡村振兴如此重要?

钱学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之上。乡村振兴首先是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发展阶段来说,我们正走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现代化当然包括农村、农业的现代化。但乡村振兴也不是一步登天,要一步步走,要一直到2050年;首要是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可能还会有5年的过渡期。

南都:你如何理解乡村振兴?

钱学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基础,产业兴旺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仅是农村的农业产业,它应该是一个系统。东部地区产业要往西部走,让这些常年在东部打工的中西部农民工可以回到家乡来。从脱贫攻坚来看,企业需要进入工业园区,一般都在县城及以上城市落地。所以未来在乡村振兴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做好配套设施是关键。乡镇也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要把乡镇建设好,让乡镇聚集人,未来乡镇要解决很多公共服务问题,包括完善乡镇卫生院、学校、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南都:农村在乡村振兴中会有什么变化?

钱学明: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否则农业效率永远很低,无法支持产业振兴。比如说打农药,现在一些农村都有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服务,效率很高,100亩地可能一个小时就打完了。未来农村一定是需要年轻化、专业化、组织化的人从事农业,现在大量的技术学校正在培养职业农民,需要有一个时间过渡。农业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效率会大幅度提高,农村里需要的劳动力会减少,会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大量的人口到城市去。

南都:近年来农民进城打工,但却成为迁徙的异乡人,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钱学明:农民工到东部去,到一线城市去打工,一方面现在东部的生活水平很高,房价也很高,农民工确实留不下来。人的城镇化,关键不是户口,而是住房。所以未来的趋势一定是更多农民工到县域、城镇去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更加增强城镇、县域的吸引力,不然农民工觉得,深圳那么好,县城有什么?

南都:县城现在房价也不低,农民到县城定居也很吃力?

钱学明:所以我也建议,国家要出台农民工城镇化的住房优惠政策。比如农民工第一次进城买房,银行要给予贷款优惠,类似于像城市居民购买住房可以公积金贷款一样,农民工也可以有优惠贷款,以后这个制度可以跟公积金制度衔接。

谈农村养老

空心村不可怕

关键是“空巢老人”怎么办?

南都:大量农民进城,老一辈的人怎么办?

钱学明:以前大家都提“空心村”,城镇化的进程中,未来势必会有大量农民进城,“空心村”不可怕,关键问题是“空巢老人”怎么办。子女一旦走出农村就业,到东部也好到县城也好,父母留在农村,就算进城了也缺人照料,生活不习惯。农村养老具有特殊性更具有极端重要性,把养老问题解决好,也是解放农村劳动力。因此,当前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比城市养老问题更为迫切。目前,我们在广西有一些养老服务探索,比如在隆安县东信村,为解决老年人吃饭的问题,建了一个“爸妈食堂”,这是一个公益食堂。村里老年人数量不多,目前有110位60岁以上的老人到食堂吃饭,食堂每天给每个人每顿提供三两饭,两荤一素,这就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为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务工就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南都:公益食堂的资金来源于哪里?

钱学明:食堂是由当地废弃的小学改造的,我们算了一下,每位老人每个月大概是210块钱的伙食费,现在资金主要来源于爱德基金会还有网上的募捐。以后,我们完全可以尝试以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维持食堂运转。去年,东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万元。可见发展村集体经济对于乡村振兴非常重要。

南都:除了保障老年人的温饱,如何解决农村老人生病无人照顾的问题?

钱学明:老人生病了要打针、要吃药,子女不在无法照顾,送医是个麻烦。目前,广西上林县在探索医养融合,以乡镇为单位建养老院,由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兼任养老院的院长,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把养老院建在乡镇卫生院隔壁,仅仅只隔一堵墙。老年人住在养老院,万一生病了隔壁就是医院,医生护士可以到养老院来服务。反过来如果老年人住院治疗需要护理,可以由养老院的护工过来照料,养老院不必通知其子女到卫生院来陪护。因此,把医养结合到一起,不仅医院和养老机构可以紧密结合、持续发展,老年人更可以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

目前来讲,医养融合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从国家层面通过体制改革实现医养融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在探索实践,作为农村养老的探索,目前通过卫生院院长兼任养老院院长的做法,是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复杂问题的一个过渡性措施。

采写:南都记者 蒋小天 实习生 李文隽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