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只有融入鲜活的社会现实,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打造育人高地,提升思政工作亲和力与针对性,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纵深发展和质量提升,近来,四川工商学院不断探索实践,推行“四史”教育和“抗疫精神”进课堂,并取得初步成效。

推进“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转变

推进“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转变

为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深入学习、统筹部署、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学校积极推进传统的“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转变,部分专业课程率先把“四史”教育和“抗疫精神”积极融入课堂,有效推进课程思政课堂改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该校迎接教育部合格评估关键之年,学校力争在教学中出特色、提质量,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探索实践“课堂思政”,着力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筑牢理论根基。学校试点开展“中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改革后,教师从以往的独挑大梁转变成了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授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枯燥课堂变成兴趣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了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让课堂教学从师生“各自为营”转变成团队合作探究。

在学习内容方面,该校精心选择,将社会的热点编入教材和讲义,将“四史”教育和“抗疫精神”,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发奋进力量。谈到思政课堂改革,副校长谢明元指出,以前上思政理论课往往理论多案例少,现在的思政课增加了很多抗击疫情先进人物的案例,更加贴近生活,对于促进理解理论知识,端正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把手”工程确保教学质量

“一把手”工程确保教学质量

本学期开学以来,该校就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大力推进“四史”教育和“抗疫精神”进课堂,引领学生将“四史”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守护初心,勇担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校领导“沉下去”,走上一线,深入课堂,靠前指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保证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

3月1日上午,副校长谢明元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进思政课堂,认真听课,并仔细检查了开学工作教学检查和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案。谢明元讲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期工作准备非常充分,从目前的课堂授课情况来看,教师是训练有素的。同时,从上学期马院的‘1+1+1’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指导下的教师传帮带工作也是扎实有效的,为年轻教师站稳讲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党委高度重视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创新政治育人工作新思路。开学第一天,校党委书记胡增军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四史’教育和‘抗疫精神’进课堂座谈会”。他强调,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学校将会举办一系列重大庆祝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大教师是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今天这个座谈会开了一个好头!

如何将“四史”教育和“抗疫精神”进课堂?胡增军认为,就是要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活生生的素材告诉同学们,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伟大历史征程。关于党史教育的形式,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实践活动,都要学党史、讲党史、用党史、赛党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维强调,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迎接教育部合格评估为契机,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以及教育部2021年工作重点要求来开展好各项活动。同时,以此次座谈会为新的起点,创新开展好“四史”和“抗疫精神”进课堂工作,利用好思政月和学院周历安排,展开评比和总结,确保思政教育落地有声,落地生根。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下一步,该校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任务,继续深化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动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引导升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王俊 通讯员 张兆学 赵浚淋 朱利 万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