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3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清晨的第一束阳光照在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光伏基地的一排排光伏板上。运维员马永贵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为光伏板“体检”。

一千多公里外的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工业园,河南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一条条生产线高效运转,一堆堆码放整齐的熔喷布产品“整装待发”,工人们戴着口罩、手套忙碌着。

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但一条“银线”却将彼此联系起来。青海的光伏板,“敞开胸怀”汲取太阳之能量,再将其转换成电能,通过±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青豫直流”工程)送达河南,汇入河南电网,流向工厂、企业和千家万户。

“我们的工作繁琐,但必须细致,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马永贵拿着检修设备,一个面板一个面板地查看,如螺丝松动、灰尘等小问题马上处理;如需更换设备等,他则仔细拿本子记录下来。

今年30岁的马永贵是共和县铁盖乡哈汗土亥村人。“共和县虽是个小县城,但这里却是青海清洁能源的‘大本营’。”马永贵说,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青海“绿电”工程,让他有了职业发展的方向,有了回乡就业的机会,有了与家人团聚的分分秒秒。

2020年12月30日,“青豫直流”工程正式贯通,源源不断的“绿电”被传送到中原大地,马永贵所在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发电量也在稳步提升,好日子才真正拉开序幕。

“通过光伏电站的架设,原先的戈壁变成了草场,父亲时常赶着自家的羊群在蓝色光伏板下穿梭放牧,这种‘牧光互补’的新模式让羊儿涨了身价,而我因为光伏有了稳定的工作。现在,全家都吃上了光伏饭,日子蒸蒸日上,几年前还在县城买了楼房。”马永贵说。

通过这条特高压“空中走廊”,马永贵运维的光伏电站为兄弟省份送去了电能,用上“绿电”的河南同胞们,生活也在悄然改变。

“我们5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生产,对供电充足性、可靠性保障要求很高,一个月光电费都要60多万元。”河南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解忠学说。他们是一家专业生产熔喷布等材料的企业,主要为N95、N99一次性口罩提供原材料。

“生产线高温高压,必须保证电压零闪动,一旦停电熔喷料会碳化在机器里,整个生产线都要毁坏。”解忠学介绍道。而“青豫直流”工程的建成投运,使驻马店当地的电力主网更加坚强,所谓“大河涨水小河满”,可能的供电缺口因为清洁能源的“远道而来”得到有效补充。“虽然今年冬天上蔡县遭遇了极寒天气,但得益于供电保障有力,我们公司生产用电一直比较平稳。”解忠学说。

电能的高效供应并非一贯有之。在上蔡县供电公司派驻小岳寺乡业王村第一书记刘卫臣看来,最高等级的特高压把清洁能源送过来、还要留得下,提升外电入豫消纳水平,让处于电压“神经末梢”的群众受益。为此,供电公司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在打造绿色安全“大电网”的同时,与“青豫直流”工程同期谋划建设,不断升级改造配网、农网等,让河南电网更加“筋强骨健”。

业王村村民张永和对此深有体会。他家位于村子外围,处在村里架设电线的末端,“以前电压低是常事,村头电灯亮,到我们家就各种带不动,逢冬夏两季用电高峰还经常停电。”张永和说,村里不少人家都自备了发电机,以备生产生活用电之需。

“如今?发电机闲置不用了!”张永和靠养猪、养鸡技术,成立了个人养殖合作社,购置了粉碎机、拌料机等设备,靠着充足的动力电,在家就能打饲料,猪舍换气、供水、除粪也都是用电。“家里装了4台空调,冷热都不怕了。”他说。

一根银丝两头“俏”。从去年7月“青豫直流”工程双极低端先行启动送电,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亿千瓦时的青海“绿电”沿着这条“高速路”,从青海来到河南。无论是马永贵,还是解忠学、张永和,都是“绿电入豫”下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一个个缩影,特高压工程的实施,必将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