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占我国GDP总量10%的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在春天来临之际,广东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对全国将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2月26日起至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暨粤港澳大湾区总部推出六期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岭南春来早》,通过央视新闻、央广网、央视频等总台新媒体平台,展现广东在开局之年主动作为的奋战场面。

第二期聚焦《春江水暖粤先知,看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天地竞速》。

央广网广州2月26日消息(记者 周羽 张琦 王志达 吴媚苗 张胜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设施“硬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中通道、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超级工程,为“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月26日下午,在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岭南春来早》第二期中,记者实地探访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一线,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等多位重量级嘉宾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超级工程建设的难点与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现场。

见证“黑科技”

探访全球最宽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是珠江口继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和南沙大桥等跨海大桥外的又一条跨海大通道。今年进入第五个建设年头,预计第一季度沉管隧道安装将突破千米。

春节假期刚结束,施工现场已是热火朝天。在工程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深中通道在建设工程中运用了比一艘“辽宁号”航母还重的单管节,实现了8万吨沉管“水上漂”移动等“工程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记者走进深中通道沉管预制智慧工厂。

超级工程的背后,离不开先进工艺的应用和大量的技术突破。在深中通道沉管预制智慧工厂,不但能见到“蚂蚁搬大象”的台车运沉管,还有“超级蜘蛛人”之称的智能浇筑机、能指挥全场的“智慧调度”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中通道建设的背后运用了许多新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东西两岸如何去拓宽足够的空间?深中通道,正在发力!

深入地下60米

直击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

虽然珠三角地区水网纵横密布,但“缺水”的情况一直存在。

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率不平衡等问题,“地下巨龙”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应运而生。

在东莞狮子洋边南沙大桥旁的工程B3标22号工作井施工现场,总台记者看到,项目的进度可由智慧大屏实现全程监测,整体工程16个标段、43个工区已全面施工。目前累计完成盾构始发35台、隧洞掘进18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记者下到地下60米直播工程建设一线。

在节目中,总台记者带领观众去往地下60米,实地探访了施工难度顶级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

在整洁的盾构隧洞内,各类管道“各司其职”。重达数吨的“管片”组成的圆环铺满整个隧洞,这也是全球首次在水利工程中大规模使用盾构方式,创造出了日掘进28.8米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打破了许多技术难点。

据介绍,工程全线采用地下深埋盾构和输水管道,在地下40米至60米施工建造,不仅最大限度保护了湾区生态环境,也为未来发展预留出大量宝贵的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

就地过年有保障

建设工地庆元宵

直播当日适逢元宵佳节,深中通道的许多建设者都选择了就地过年。在工地上,建设者们一起包饺子、吃汤圆……各样的娱乐休闲活动,让年味依旧洒满了食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中通道的建设者们一起包饺子。

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现场,“反向”团圆带来了无限亲情。许多建设者的家人来到工地,亲身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他们的工作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人员的家人们来到了建设工地。

岭南春来早,超级工程离不开建设者们日以继日的奋斗他们,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更是不能缺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