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广东省首个被认定的原中央苏区县,大埔县留下了不少革命先辈开展革命活动的痕迹。

人们不会忘记,中央红色交通线安全护送了200多位党政军骨干和大批物资进入中央苏区,更不会忘记,1927年秋天朱德指挥的三河坝战役,成功掩护了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保存了革命火种,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会师,从而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红色热土令人神往。在这里,革命先烈的故事仍在传颂,不朽的精神依旧振奋人心,在新时期,这些精神不断激励着大埔砥砺奋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方日报·大埔视窗》即日起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印记 光辉历史”系列报道,通过走访大埔县红色土地,寻访革命踪迹,探寻红色精神密码,激活红色基因,转化为奋进新时期的不竭动力。

“汀江河水波连波,两岸青山都是歌,不怕历经艰和险,披星戴月送伍豪……”时至今日,大埔县青溪镇还传唱着《跋山涉水送伍豪》这样一首山歌,听着这个旋律仿佛还能看到,在被称为“虎口交通线”的大埔青溪红色交通线上,先后乔装成“牧师(上海)、画家(汕头)、进山做生意的老板(大埔)”、化名伍豪的周恩来,在当地交通员的护送下进入苏区,之后翻山越岭前往苏区中央局主持工作的画面。

90年前,为输送重要情报、转移临时中央机关和党政军重要领导人等,中央开辟了多条秘密交通线,而途经大埔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唯一未被敌人摧毁的交通线。

摧不垮打不掉的背后,是大埔地下交通员的智勇斗争和百姓的鱼水情深,留下了一出出荡气回肠的故事。

追忆

地下交通线是这样诞生的

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北部的青溪镇,是粤闽两省和梅县、永定、大埔三县(区)交界地。走进青溪镇,可以看到汀江之水碧波粼粼,山林郁郁葱葱,一派安静祥和。

在革命时期,途经大埔青溪镇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的往事。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连接远在数千里外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生命脐带,又称为“苏维埃血脉”,是党的秘密信息通道、交通通道、经济通道。

大埔中站,位于汀江畔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青溪村里铺自然村,有虎口咽喉之名。虎口说的是大埔中站,位于当年国民党大埔县城所在地茶阳与闽粤两省边界上的虎市(村)中间,茶阳有国民党驻军、边界上的虎市(村)有戍守边界的国民党正规军重兵把守,大埔中站辖区内红区、白区相间,国民党正规军、反动民团和暗探常巡查、造访,危机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山包围的大埔汀江,曾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水路必经之路。(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然而,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大埔中站的交通运转孤悬于中国东南角,却不曾中断。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央苏区,根据苏区建设的需要,中央交通局成立,在中央苏区创始人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运筹下,建立由上海直通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地下交通线被提上议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进入中央苏区核心区、长达三千里的红色交通线建成。

大埔中站辖区内大埔境内的交通线站(点)水路以韩江、汀江为主线,陆路以青溪村为起点。走山路经虎市村多宝坑自然村、铁坑村、伯公坳闽粤边界上的永定县桃坑村(大埔中站陆路辖区),转闽西交通大站,全程超过100公里。

这条被毛泽东生动地比喻成“人体的血脉”的交通线,在1930年至1934年间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200多名党、政、军骨干,及一批电信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送入苏区药物等民用、军用重要物资有300多吨。

交通线运行期间,没有发生一起护送的干部被捕和物资损失的事故。这是党的地下交通保密工作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奇迹。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仍保持畅通,史称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中央红色交通线本来有多条支线,但其他交通线支线1931年因顾顺章和向忠发的被捕叛变遭到严重破坏,先后全部被切断。唯独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进入苏区的主线路保存下来,这是苏区党组织最早开辟的,也是唯一自始至终没有被敌人破坏的交通线。没有它,中央苏区需要的大批物资、党在白区需要的工作经费,党和军队的大批领导精英、党中央机关就不能安全进入中央苏区,中央苏区历史就可能要重写。”余敏说。他是大埔第三代党史工作研究者,是梅州市申报中央苏区专家组一员,虽已退休,依然忙着党史研究的功课。

摧不垮打不掉的红色“血脉”,不断地给中央苏区输送着养分,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是供给的又是事关全局的。正是因为有了红色“血脉”的存在,中央苏区的革命就更添了活力,更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积蓄能量。

揭秘

摧不垮打不掉里的保密故事

和之前水路转陆路再进山路的曲折相比,从青溪圩镇到虎市村约25公里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线路。位于青溪镇蕉坑村的棣萼楼,是这条红色旅游线路的首站。

在棣萼楼前的小广场上矗立着周恩来的铜像,遥望滚滚汀江,广场前的景观墙上,为来访者述说着当年交通线上交通员的革命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埔县青溪镇棣萼楼是当年中转站和秘密仓库,如今保存完整。(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在棣萼楼二楼,可以看到当年存放枪支弹药和粮食等物资的旧库房,还有遗留在木板上的弹孔等,如今保存完整。”青溪镇党政办相关负责人钟家骥说,作为红色交通线上的中转站和秘密仓库,棣萼楼未曾遭到敌人破坏,被称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为何中央红色交通线始终不受敌人破坏,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一条红色干线?这与大埔交通中站的战略地位与结构的特殊性有关。

大埔中站辖区处于中央苏区南部前沿,辖区内是国民党统治区与苏区相间,与水路、陆路交结的地方,因此大埔交通中站与其他交通站有所不同,有其独特的特点:第一,交通中站负责人实行任期制,每任一年;第二,创建了进入中央苏区同志的政治纪律,服从交通站的身份安排,按不暴露身份的保密纪律进行乔装;第三,制定了信息安全与接送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棣萼楼二楼,可以看到当年存放枪支弹药和粮食等物资的旧库房,以及通往后山的秘密转移通道。(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当时大埔的党组织和民众直接参加了交通站的组建和交通工作。”钟家骥说,埔北苏区为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将党和政权组织隐藏于群众之中,并组织船工及农民、妇女组成运输人员,共同战斗,确保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畅通。

另外,为确保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交通局,并建立了中央红色交通线专职交通员队伍。

“当时中央选择交通员要求很严格,不仅党龄要长,政治立场要坚定,还须有一定的对敌斗争经验。交通员要有社会职业作掩护,生活要社会化大众化,还要具备随机应变、自圆其说的能力,对每个时期的行情倒背如流。最重要的是要英勇斗争,当时有一些交通员遭到逮捕,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保护了交通线的安全。”梅州市保密委专职副主任、市国家保密局局长陈益明说。

交通局还实行一套秘密工作方法,规定交通员只能单线联系,他们并不了解全线的情况,即使是交通局长对全线的交通员也不全认识,交通联络采取自上而下、由下而上或只上不下、只下不上的分片、分层的管理办法。

“选择并建立好交通站极为重要,按当地情况设站的办法各有不同,有的组织家庭,有的开铺设店,有的利用社会关系。”陈益明说。

铭记

军民鱼水相融铸就生命线

梅坎铁路像一条巨龙,在这里横跨汀江,穿山而过,昔日中央红色交通线经过的大埔县青溪镇,如今已成为连通粤闽的铁路大动脉的一个要冲。青溪的面貌虽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当年关于青溪交通站的故事,却仍然被人们广为传诵。

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交通工作的运转,主要靠以家庭、小商店、饭店模式的联络小站及秘密仓库。如青溪村沙岗头的永丰号、虎市多宝坑村的邹日祥家、大水坑村秘密仓库棣萼楼等。

多宝坑村位于大埔县北部,翻过多宝坑村走一段山路后,即可到达福建省永定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曾设有秘密交通站——多宝坑小站。在这个小站里,曾发生过许多撼动人心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保护修缮后的多宝坑小站革命遗址(邹日祥故居),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撼动人心的故事。(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1931年初冬的一个夜晚,一名进山经商名叫伍豪的老板在交通员肖桂昌、黄华的护送下,开始了去往中央苏区腹地的行程。同时,大埔村民邹日祥夫妇接到了一次特殊的护送任务——护送老板伍豪进入苏区腹地。

当夜,邹日祥夫妇在自家的家庭式交通小站接待了伍豪,直至第二天天色昏暗,邹日祥等人护送这个神秘客人翻山越岭到达永定后返回。老板伍豪就是中央重要领导人周恩来,当时正前往苏区腹地瑞金中央局主持工作。

多宝坑小站正是邹日祥的家缵诒堂。1931年8月,中央交通员杨现邻到多宝坑交通小站,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虎市村驻军发现,为掩护交通员杨现邻安全转移,邹日祥的母亲江强英在家中开门引敌,饮弹壮烈牺牲。

而邹日祥自己也曾先后三次被捕坐牢,家里遭洗劫一空,但他却死守党的交通机密。出狱后,仍义无反顾战斗在交通战线上,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坚贞不屈的红色交通员。江强英牺牲后,邹日祥的妻子江崔英含泪掩埋好婆婆的遗体,尽管心里惦记着狱中丈夫的安危,却毅然投身到前线交通工作上。他们一家为保护交通站安全做出了巨大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持红色“血脉”跳动不息的是英勇的交通员。地下交通员们忠于职守、前赴后继、不惜献身,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冲破重重障碍,保障了红色“血脉”顺畅运行。据了解,大埔交通中站处于国民党统治区与苏区相间地区,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甚为激烈。不止邹日祥一家,交通站同地下党、革命群众休戚相关,并肩作战,为革命胜利不惜奉献生命。

为更好更生动地把这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2015年伊始,梅州市国家保密局在市、县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以及党史、保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泛调查搜集、整理和挖掘中央红色交通线相关史料,在大埔中站所在地青溪镇建设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展馆,并于2016年5月完成布展向公众开放。中央红色交通线作为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秘密工作的典范,展馆内用大量事例生动展示了这一卓著成就,被确认为广东省保密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同时,大埔县政府规划建设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保护和修缮多宝坑小站、棣萼楼秘密仓库,逐步还原青溪原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革命历史事实,让青溪镇成为梅州新兴的红色旅游重镇。

而今,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也将一直在革命老区、红色苏区传颂。

■相关

大埔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讲解员彭琴芳:

“讲好红色故事 必须要有情怀”

“大家上午好,我是青溪镇中央红色交通线讲解员彭琴芳,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交通中站,今天将为您讲解这条交通线沿途的红色史迹……”

每年6月至8月,是讲解员彭琴芳最忙碌的时候,沿着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中转站和秘密仓库(棣萼楼)、青溪红色交通中站、多宝坑小站革命遗址(邹日祥故居)红色地标,为游客解读背后的点点滴滴。

90后彭琴芳是大埔县茶阳镇人,如今担任讲解员已两年多,讲解娴熟而流利。两年前的彭琴芳或许不会想到,她与大埔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竟会结下如此深厚的不解之缘。

刚开始到青溪镇政府上班时,她并不是很了解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发生的故事,等到接触讲解员这份工作,她才有意识地去关注当中的细节。“越了解越知道当时革命先辈的不易,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革命先辈的付出。”彭琴芳说,曾经在当地发生的故事渐渐征服了她,让她更清楚讲解员这份工作的神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州市国家保密局和大埔县政府广泛调查搜集、整理和挖掘中央红色交通线相关史料,在大埔中站所在地建设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展馆。(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当时担任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交通中站站长卢伟良的故事最让我感动。”彭琴芳说,为了把500块银元安全护送到上海,他把银元绑在了脚上,等到了上海,银元已经镶嵌在脚上,需要用镊子一个个取下来。还有很多地下交通员为了护送物资,提着煤油灯驮着腰往返于夜晚漆黑的山路。

做一名讲解员并非易事,需要对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有系统的认识,还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担任讲解员后,彭琴芳养成了一个习惯,她会把曾经看到的相关史料记载收集成文档,提高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当别人问你讲解的这些内容有什么根据时,才能回答得上来。”她说。

也有遇到观众提问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彭琴芳会暗自记下来,提升知识储备。“讲好红色故事,首先自己要有信念感,本身必须要有情怀,不然讲不好。”彭琴芳说,听众们的反应是最真实的,如果你讲的不够打动人,听众也不会一直站在那里听,很快就走散了。每次从听众那里获得的反馈,她都以学习的态度虚心接受。

两年多的讲解员工作,让彭琴芳收获不少感动。“记得有位70多岁的老人,拿着曾为中央红色交通线工作牺牲的先辈的相片及入党申请书前来镇政府,想要寻求一份证明,证实祖辈曾是共产党员。”彭琴芳说,曾经发生的伟大事迹大家都还记得,她也要做好讲解员的工作,让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

随着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故事越来越为外人所知,很多家长也会带着小孩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这对彭琴芳是一份挑战。“我们不只是陈述历史,讲解要更生动,让听众有参与感,让大家记住这段艰辛的历史,让革命先辈活在听众的心中。”彭琴芳说,不只是讲解员,只有越来越多人了解,都会不自觉讲起这段红色历史,才是作为讲解员最有获得感的事情。

原标题:

摧不垮打不掉的红色交通线

大埔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安全护送200多位党政军骨干和大批物资进入中央苏区

【来源】南方日报·大埔视窗

【文】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除署名外)

【通讯员】刘招迎 罗文燕

【作者】 马吉池;何森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