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叶思超 记者 何涛)2020年,遵义规模工业企业达73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6%,比全国高3.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交出一份工业经济发展亮眼成绩单。“十三五”期间,遵义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及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据介绍,2020年,遵义十大工业产业合计完成产值2340.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98.7%。其中,优质烟酒产业实现产值1240.8亿元、基础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94.5亿元、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64.5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69.2亿元、新型建材产业实现产值214.9亿元、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1.2亿元、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实现产值209.6亿元、基础能源实现产值48.4亿元、现代化工产业实现产值36.5亿元、健康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1.1亿元。

从白酒产业实现品牌化发展,到材料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从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到电子信息产业提速大发展;从能源产业实现新突破、医药产业实现聚集化发展,到以茅台酒为引领的优质烟酒产业加快突破成为战略选择……工业是遵义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习水县温水包材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就是遵义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产业园以敏锐嗅觉,抢抓机遇,着力招商引资,吸引14家企业入驻、投产8家,不仅盘活了近20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而且还要再扩建5万平方米厂房,以绿色食品工业的加快突破,找准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在茅台“航母”的引领下,习酒2020年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国台酒也将有望于2021年实现上市目标。

不仅如此,在工业投资与“千企改造”方面,2020年,遵义也是超额完成目标。

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全市继续实施市级“千企改造”工程共212家企业243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7.39亿元。其中,45家企业55个项目进入省级“千企改造”“双百强”名单,项目数排全省第一,占全省项目总数的22.5%。

而投资方面,“十三五”期间,遵义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250亿元;2020年完成工业投资30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的102%。

值得一提的是,遵义市突破创新,提质增效,实行500万元及以上工业投资项目调度监测全覆盖,精准重大项目调度,对5亿元以上项目实行常态化监测调度,推动贵州钢绳、遵义钛业、绥阳煤电锰、务川氧化铝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其中,工业园区共完成投资457亿元,全年建成标准厂房68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453万平方米,全市标准厂房利用率提高至95%以上。全年共签约项目229个,签约金额350亿元,签约项目到位资金191亿元。

截至2020年底,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986家,实现总产值2100亿元,实现税收351亿元。全年新增就业人数20228人,园区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17587人。

遵义市15个工业园区中有13个工业园区获批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2个工业园区列入省级特色工业园区。目前该市85%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在园区,90%以上的工业投资和总产值在园区,工业园区已经成为遵义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除此之外,2020年,遵义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6%,较2015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累计达64.13万户、注册资本1030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0%、21.26%。其中:企业12.91万户、注册资本9768.93亿元;个体工商户50.49万户、资金数额400.28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0.72万户、出资总额140.33亿元。

2020年,遵义市成功获得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认定,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3家。

截至目前,遵义市累计创建了6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7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省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共有4家企业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295家民营企业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遵义市工业和能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狠抓防疫情、稳增长、补短板、调结构、促融合、优环境、保安全各项工作,持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奋力打好遵义工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持久战,交出了一份工业经济发展漂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