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巴西专栏作家、国际政治记者 埃里奥·德·门东萨·罗査

翻译:朱婧

2018年7月,古巴共产党机关报《格拉玛报》在网站上刊登了对中国湖北省李家湾脱贫致富的报道。文章指出,2016年,湖北省李家湾村844位村民全部脱贫。2013年的李家湾还是个与世隔绝的村庄,村民人均收入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如今的李家湾,再也没有一位村民日均收入低于2美元,即世界银行确定的贫困线标准。

在李家湾,旧的房屋被保留下来用于参观;污水处理项目和蔬菜种植田帮助村民创收;一座13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3万元。这些成就意味着,脱贫之后,中国农村正在向繁荣富足的目标稳步前进。

李家湾的成功并不是特例。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上千座城市和村庄的经济飞速增长。从那时起,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周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持续增长,投资从发达省份向其他地区分散,使得8亿多中国人摆脱绝对贫困。

2012年,中共十八大为中国发展确定了新的指导思想,从宏观发展转为重点突破。中国实行对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精准识别,针对不同的贫困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采用具有创新性和融合性的解决方案。

互联互通便是其中之一。自2010年,中国宽带建设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上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农村宽带覆盖率高达98%。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小型农户可以通过淘宝等电商物流平台,将自己的产品出售到全国各大城市。根据世界银行网站2019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一些“淘宝村”村民人均收入比其他农村居民收入高80%。

然而,仅靠互联互通并不足以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还有许多贫困人群居住在并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偏远地区,尤其是西北部的沙漠地带。针对这类贫困人口,政府出台了易地搬迁的扶贫政策,而这项政策的实施难度远远大于可通过科技创新开展扶贫工作的土地富饶地区。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来自发达地区的专家们为当地居民制定了自愿搬迁方案,将其安置到其他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并通过提供公共服务、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为此,仅“十三五”规划期间,政府就拨款6千亿元用于建设和改善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得到广泛支持。根据中国发改委官员介绍,搬迁居民年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221元增至2019年的9313元。此外,中国农业银行出台专项信贷政策,鼓励贫困户和易地搬迁户从事各项生产活动。

教育和卫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在GDP中的占比连续多年超过4%,这也是中国多次位列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榜首的重要原因。在卫生领域,国家卫健委规范了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偏远地区居民配备家庭医生。2020年初,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13.5亿中国人,占目前人口总数95%以上。未来几年,还将享受优化远程医疗服务。

除此以外,中国还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助力脱贫攻坚。2016年至2018年,全国财政生态环保相关支出累计24510亿元,年均增长14.8%。截至2018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6亿吨。

生态环境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升生活质量目标的关键所在。它旨在让中国实现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互联互通、绿色技术是缩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尤其是刚刚脱贫地区之间社会差距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