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获悉,由嫦娥五号携带回地球的珍贵月壤已于2月22日运抵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博GB93484号藏品,并将于3月份面向公众展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远在青云端的月土,如今近在咫尺。你与月亮之间,只差一段到国博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22日,月壤运抵中国国家博物馆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欣赏月土真容,中国国家博物馆特意设计了精美的容器予以盛放展示。

据月壤容器设计师介绍,这个月球样品的容器材质为人造水晶,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以体现稳重大方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放月壤的水晶容器

容器整体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征地球月亮间的平均间距384400km;外部造型宽22.89cm,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的任务时长22.89天。从时空两个纬度展现中国探月领先地位。

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通过填满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

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其上中国地图造型透光突出,象征华夏大地对月亮的长久情意。

特别是容器内设计了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2月17日凌晨,赴月“出差”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降落,此后科研工作者们便开始了对月壤的保存、解析与科研环节工作。两个多月过去,如今月壤已抵达国博,精心策划的展览即将面向公众展出,观众可以一睹月壤真容。让我们期待与月亮的零距离接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