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李志伟】2月22日,美国华盛顿国家大教堂敲响500次钟声,钟声飘向远方,整整持续了50分钟。每一声钟声都代表1000个死于新冠肺炎的美国人。当天,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跨过了50万大关。尽管华盛顿国家大教堂疫情期间暂停对外开放,但是仍有许多人来到教堂旁边的草坪前,望着教堂。当钟声响起时,一些人在大教堂前相拥以相互慰藉。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介绍说,举办这一敲钟仪式是为了哀悼逝者,也是为了祝福人们的生活并带来复苏的希望。

事实上,华盛顿国家大教堂每次举行葬礼的时候,都会敲响这口名为“波尔东”(Bourdon)的12吨重青铜钟,因此该钟也被坊间称为“丧钟”。“波尔东”其实是华盛顿国家大教堂著名钟琴的组成部分。这一钟琴由英国拉夫堡约翰·泰勒贝尔铸造厂打造,由53口钟组成,总重64吨,是世界上第三重的钟琴。钟琴中最重的是“波尔东”,该钟的直径长达8英尺8英寸(约2.6米);最轻的只有17磅(约7.7公斤)。每个钟上都刻有圣经节选。钟琴是美国一位名叫贝茜·J·基比的女士为纪念自己的祖父母,于1963年捐给大教堂的,被安装在大教堂的塔楼之中。

如何让这个庞然大物奏出美妙的音乐呢?原来每一口钟都通过绷紧的钢索以及杠杆和滑轮等连接到一个类似于钢琴的乐器上。不过弹这架“钢琴”要用的不是手指,而是拳头。演奏者每击一下琴键,琴键通过钢索带动钟里面的“钟舌”奏出曲子。在这个过程中,钟身是不动的,动的是“钟舌”。大教堂安装钟琴房间的墙壁上有很多窗口,因此钟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当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过20万、30万、40万的时候,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分别敲响“波尔东”200次、300次、400次,但敲钟间隔的时间却越来越短。对大教堂来说,敲响“丧钟”不仅是为了悼念亡者,也是为了在重要的日子铭记美国历史。2019年8月25日下午3时,钟声在大教堂附近回响,以此纪念1619年首批抵达北美的非洲奴隶。2019年4月,法国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屋顶和塔尖被烧毁。为显示和这座“姐妹教堂”的友谊,华盛顿国家大教堂敲响“波尔东”钟。同年10月3日,为纪念拉斯维加斯枪击案的遇难者,“波尔东”钟再次长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钟声之外,华盛顿国家大教堂还用灯光投影进行纪念活动。去年4月,该教堂在一周的时间里,每晚将蓝色灯光投射到教堂上,并用白色灯光写上“谢谢”,以感谢在疫情中辛苦付出的医护工作者。这些举动都给了处于疫情中的人们以鼓舞和希望。

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坐落于华盛顿特区西北方向。该教堂正式名称是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始建于1907年,建筑工程持续了83年,直到1990年才完全竣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出席了竣工典礼。这座哥特式建筑有着精巧的拱门、高耸的塔楼、复杂的雕像、华丽的彩窗。其中有一扇“太空窗”,上面镶嵌了阿波罗登月任务采集的一小块月球岩石。这座白色外立面的教堂四周是开阔草坪,树荫环绕,被评为美国最美的教堂之一。该教堂是美国第二大教堂,全世界第六大教堂,也是华盛顿特区第四高建筑物。

虽然美国宪法上明确要求“政教分离”,但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该教堂举办过4位美国总统的国葬以及众多政要、名人的悼念仪式。该教堂院长兰道夫·霍勒里斯说:“每当我们在这里举行葬礼时都响起钟声,这是一种深刻的共鸣,象征着哀悼和悲伤。”

现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仍没有对公众开放。但在疫情之前,该教堂是可以免费参观的。大教堂每年会迎来70万到80万名游客,其中很多人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宗教体验,也是为了欣赏遍布大教堂的艺术品。很多人都会去位于地下的商店,那里出售以教堂为主题的领带、书籍等纪念品。

不过,教堂安设钟琴的塔楼是收费的,人们需要支付40美元才能进去。虽然收费,但却物有所值。到敲钟室需要攀爬333个台阶,旋转楼梯狭窄又陡峭,但登上钟楼后眼前风景豁然开朗。站在这里,人们能够将波多马克河与其他地区的美景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