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期间,记者一行走进汉寿县坡头镇如意社区渔民新村,看见上岸渔民童中保搭着梯子,在屋外和母亲、女儿一起张罗着贴春联、挂灯笼。“这是我们上岸转产后的第一个新年。”童中保告诉记者,赶在春节前,县委县政府给今年上岸渔民每家每户都送上了一副春联和一对灯笼,一起送来的还有新春的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寿县心系退捕渔民,春节前专门为上岸渔民送上春联、灯笼等。图为2月2日,“老”渔民童中保一家人和村工作人员一起张贴春联。

坡头镇东临洞庭湖,南靠沅江,境内一线大堤有37公里,共有持证渔民175户633人,是一个传统的渔业大镇。沿着大堤一路前行,原本堤角停放的一排排渔船已不见踪影,透过即将散去的薄雾望向远处的洞庭湖,广阔的湖面上原来星星点点的小渔舟也难觅踪迹。随着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政策的全面实施,这里的渔民们已全部转产上岸,没有一分一亩田地的他们上岸后如何顺利转产,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做好的头等大事。镇党委镇政府一方面组织各类技能培训班,免费为上岸渔民提供技能培训;一方面,积极联系本地在外企业家,为上岸渔民搭建就业桥梁,还在镇里设置了公益性岗位。同时,严格落实上级安置政策,做好兜底工作。目前,上岸渔民中有80%已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沅江大堤堤角,渔船已被清理上岸。

渔郎变身鱼塘主

童中保家中的厨房里与往年有些许不同,五条腊肉、三只腊鸡、一只腊鹅。“怎么没有看见腊鱼?”记者问到。

童中保笑呵呵地回答道,往年他们下湖捕鱼,春节时,厨房里全部挂满了熏制好的腊鱼,到了年边就会送给亲朋好友。今年没有捕鱼了,就买了些新鲜鱼放在冰箱,等着过年时再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往过年时,童中保家的厨房里都挂满了腊鱼,今年却换成了腊肉、腊鸡和腊鹅。

今年38岁的童中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渔民。15岁那年,还未初中毕业,他便子承父业,开始跟随父亲上船捕鱼,20多年的“水上漂”,一艘船、一张网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伴随着他漂流过洞庭湖的每一个角落。对他来说,洞庭湖就像自家的池塘,哪里的鱼多、哪里的鱼品种好,他都了然于胸。

原本以为一辈子与船为伴的童中保在2019年底“失业”了。受国家保护长江流域渔业资源政策影响,他和长江流域千万名同行一样,要告别自己谋生的老本行,转向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童中保坦言,上岸后面临最大困难便是生计问题。自小就上船跟父亲一起捕鱼的他,是一名地地道道专业渔民,除了捕鱼几乎不会别的技能。

好在当地党委政府已为他们想好了“后路”。不仅给他们购买了养老保险,还组织了培训班,请专人给他们培训焊接、养殖、面点等劳动技能,县委、县政府也在工业园区组织招聘会,为他们去企业就业提供平台。

童中保在众多职业里选择养殖创业这条路。用捕鱼时积蓄承包了镇里的18亩鱼塘,干起了养殖龙虾的行当,还帮附近养殖户看护着30亩鱼塘。近一年时间下来,童中保养虾虽然亏了,可他不仅没有灰心,反而踌躇满志的告诉记者,今年要再拼一把,把养虾改为养鱼。他相信只要勤劳肯学,通过一年到两年努力,自己养殖事业一定会扭亏为盈。

童中保说,“禁捕退捕是国家为后代着想,为长远着想的好事。虽然当前我们可能有些不太适应,但今后再也不用像祖祖辈辈一样漂在水上讨生活了。”

渔家女变身“生态守护人”

“生态守护者”吕才华,曾经也是一名地地道道捕鱼女。16岁那年,吕才华丢下书包,走上了渔船,自此跟随父亲开始了捕鱼生活,如今已39岁。

她是湖北监利人,因在洞庭湖捕鱼他与丈夫相识结缘,从此远嫁坡头,组建起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转型上岸后,吕才华因没有其它技能傍身,家中还有两个女儿要照顾,所以她选择了镇里提供的生态公益性岗位——巡堤员。每隔两天,她要沿着近10公里的洞庭湖和沅江大堤来回巡查,左手提一条编织袋,右手拎着一根兜网,遇到大堤边水里漂浮的垃圾,就顺手网起来。“每次巡堤回来都会装满一袋垃圾。”对于如今身份的转换,吕才华说周围的邻居把自己戏称为“生态守护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洞庭湖沿岸大堤的公告栏上,“严厉打击打鸟、捕鱼、捞虾、拖螺蛳”等宣传标语十分醒目。

对于禁捕退捕,吕才华是支持的。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洞庭湖真是风景如画、水草丰盈、鱼虾肥美,到处都是大鱼,十多斤的鱼随处可捕,几十斤的鱼也经常能捕到。可如今十多斤的鱼都成了稀罕物,大多都是小鱼,数量也明显减少了。

“建围网、电鱼的太多了,大部分渔民其实也就刚能混个温饱。”吕才华说,捕鱼其实是一件很辛苦、很孤独的行当,一年四季、刮风下雨都要出船。除了过年过节,其余时间都吃住在船上,自己和丈夫两个人既照顾不了老人,也照看不了孩子。如今上岸后,有了固定的住所,生活也安定了下来。

谈及今后打算,吕才华最大愿望是自己两个女儿能多读书,不能像他们一样中途辍学,而要靠知识和努力在城里闯出一片天地。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经过焊接技能培训的丈夫已去了广东企业打工,每个月有4000多元收入。最近,她听说镇里正引进一个玩具厂,准备优先安排他们这些上岸渔民就业,一个月也能挣两千多,自己也准备报名应聘。

提前转产努力创造新生活

“我正准备从深圳回来,带了不少年货,只想快点回家和家人团聚。”电话那头,41岁的周海建掩饰不住内心激动心情,“一年多没有回家了,刚刚做完核酸检测,准备回家过年。”

周海建是较早提前转产的一批人。早在2019年初,在得知国家即将实行禁捕退捕政策后,他就为自己想好了出路——去深圳务工。在他看来,实行禁捕退捕是大势所趋,也是为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自己能做的就是积极支持,一年多的务工生活,周海建也积攒好几万元积蓄。

和周海建一样,他的妻子也是上岸渔民,如今不用下湖捕鱼后,她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她在县城一家餐馆谋到一份工作,一个月能赚1000多元,晚上可以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小儿子,这样的安定生活全家人已很满足。

“政府已给我们买了养老保险,我们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周海建看来,现在的生活已有了国家兜底,自己只要肯努力打拼,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手记】让渔民的上岸路越走越宽

随着史上最严的“禁渔令”的实施,长江流域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休养生息。禁捕退捕,对推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举措。但从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来看,如何解决渔民上岸后的持续增收,也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在如意社区渔民新村,我看到的是整洁干净的乡间小道,看到的是渔民们为度过上岸后第一个新春而忙碌不停的背影。原本以为会听到不少吐槽的我,却从未听采访对象对生活现状的抱怨,反而被这些渔民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状态所感动。

渔民上岸不等于渔民失业,相反应该是渔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新起点。如何在这个新起点让渔民迈好第一步,让他们脚下的路越走越宽,不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奋发努力,更不能缺少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扶持。

对于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们而言,技能单一是转产就业的最大瓶颈。一方面党委政府应当组织各类技能培训班,提供更多就业平台,为上岸渔民提供充足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应该出台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比如小额贷款、创业帮扶政策,鼓励渔民自食其力转产创业。最为关键的在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依托当地原有的传统渔业文化、渔业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养殖,为上岸渔民提供多元化选择,真正让大家走上持续增收的道路。(焦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汉寿30】:昔日兼业渔民,今日多面能手

【看汉寿31】这一年,我们共同见证“最美城市客厅”里的靓丽风景

【看汉寿32】汉寿青山湖1万余只候鸟“飞”进中央电视台(附视频)

【看汉寿33】汉寿多措并举引导渔民转产转业

【看汉寿35】常德河街的汉寿年货,看看你GET哪些?

【看汉寿37】为汉寿的“暖心举措”点赞—2月1日起,十项举措对轻微交通违法,以警告教育为主

【看汉寿38】暖心举措又一波,这个县城区17个免费停车场位置详解

【看汉寿39】最漂亮的成绩单——2020汉寿在全市的排名

【看汉寿40】“金牛山”下党旗红......

【看汉寿41】新春走基层 | 汉寿消防小哥哥拍“防火防疫”贺年视频刷爆朋友圈

【看汉寿42】新年第一天 邂逅这个县城的最美“城市书房”

编辑:林炎

出品:安子传媒

来源:常德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