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京报发起的“云上行酒令,就地过大年”为主题的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目前正在进行。各地网友以“酒”为载体,送出新春祝福的同时,还向读者展示中国大地多样的饮酒习俗以及有趣的行酒令方式。

白酒行业里有一句话叫“西不入川,东不入皖”。

安徽的酿酒工业,在东汉时,就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东汉建安元年,约公元196年,曹操将自己家乡亳州的“九酿春酒”献给了汉献帝刘协。《齐民要术》记载,除进贡美酒外,曹操还向汉献帝上奏了“九酝酒法”——“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酒法,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臣得此法,酿之,常善。今谨上献”。安徽酒的第二次高光时刻在明代,安徽的“减酒”在明万历年间成为贡品,从而被称为贡酒。

安徽人喝酒分两派,南北差异大,皖北属于豪放派,特别是阜阳、淮北,酒过三巡,需相互敬酒,所敬之酒,必须干完,还有“滴酒罚三杯”的规矩,喝酒最后要“清桌”,即最后一杯酒必须喝完。对此,外界流传着“东北虎,西北狼,喝酒喝不过小阜阳”的俗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意上头,皖南地区喝酒也豪气起来。“炸雷(罍)子,白酒混在啤酒里,然后一饮而尽。”合肥的黄一鸣表示,安徽人喝酒都喜欢炸雷(罍)子。诗仙李白曾在诗歌中写道:“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意思就是说追逐名利,哪里比得上在月光下炸罍子干杯畅快。

在太和县喝酒,需遵守独特酒规“走盅”。土生土长在太和县的赵福强是“走盅”酒规的忠实拥护者。据介绍,“走盅”一般由一个人牵头,先饮尽自己杯中酒,然后,再将空杯重新斟满酒,敬送给饭桌上的其他人。

“可以拉近距离,而且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走盅’,要先‘走’给酒桌上的德高望重的长辈,再开始向后‘走’。”赵福强解释称。“走盅”酒俗也颇为有趣,邀请的酒盅数量各有说法,邀一杯酒叫“牵个手”,两杯酒叫“拉板车”,三杯酒叫“推三轮”,四杯酒叫“开四轮”。

淮安以北,酒规甚多。宾主入席要先饮“入席酒”,然后,晚辈向长辈敬酒,一般要敬两杯。除此,还有“迟到三杯酒”、“摸壶三杯酒”、“站立喝酒不算数”、“滴酒罚三杯”、“酒无二泻”等酒规。海州喝酒,壶内的酒不能倒光,要“留底子”,寓意壶中酒不断;壶内没有酒,不能说“光了”、“完了”,而要说“满了”。

新京报记者 赵方园 图片 口子窖官微截图

编辑 徐晶晶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