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佐村的草莓在分拣车间装盒后,被销往全国各地。 本报记者 杨小玲摄

1月18日,室外寒风料峭,兴平市阜寨镇南佐村草莓大棚内却是一片火热的采摘场景。这段时间,正是阜寨镇的草莓成熟期,每天都有大量的草莓被采摘、装盒,然后运送出去,给冬日人们的餐桌增加了一份鲜甜美味。

自从去年8月南佐村草莓大棚建成后,53岁的南八一村脱贫户闫涛就在这里务工,“我主要在这里打零工,每天能收入80多元,每个月光打零工一项,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还在南八一村流转了2亩土地,每年每亩地也有800块的收入。”闫涛乐呵呵地说。

闫涛务工的这家热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8月,专门种植有机草莓。在成立之初,合作社就吸纳了周边脱贫群众和失地群众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同时吸纳了不少务工人员,最多的时候有1200人在园区务工。

“我们合作社在南佐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其中94户贫困群众通过土地、资金入股经营。园区务工共吸纳了216名贫困群众,其他则是拆迁失地的群众及周边闲散劳动力,截至目前,园区劳务支出已有300多万元。”热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强斌表示。

阜寨镇毗邻渭河北岸,果品和蔬菜产业驰名全省。虽然全镇已经脱贫摘帽,但由于临近兴平市城区,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失地群众增加。为了防止群众返贫,阜寨镇政府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阜盛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98亿元,在南佐、南八一、北八一3个村兴建了1.6万亩产业示范园,融入各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4家,合作社3家,吸纳脱贫群众股金195万元。

“兴平市按照省上农业特色产业‘3 X’模式,依托阜盛祥万亩生态观光示范园、丰泽园农业现代园区等大型农业现代园区,打造了果业、蔬菜、畜牧业3大农业集群,吸纳失地农民和贫困户在园区就地打工。目前,阜寨镇共吸纳了2506名富余劳动力就业。”阜寨镇镇长庞陕维告诉记者。

“兴平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7978户26308人已全部脱贫,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预防脱贫群众返贫,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努力的方向。”兴平市扶贫开发局局长曹国福说,“按照‘市有示范带、镇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社、户有示范点’的总体布局,兴平市实施了百村千户增收计划,将扶贫产业全面融入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持续拓宽农产品销售和群众增收渠道,全力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