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洗被子"的故事。这是一个听完会让人忍俊不禁、但回头想想又让人觉得有点心酸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2018年5月13日这天,彼时,保和镇党委书记李光明在罗马村下乡,途经排朵里村民小组时,看到一位傈僳族汉子正在洗被子

只见他将整床被子泡在水里洗,包括里面的棉絮。

被水浸透的被子很重,洗得很吃力。李光明问他这样洗能洗得好吗?他叹气说,自己从没洗过被子,不知道从何处洗起,干脆把整床被子都抱来洗,两床被子花了大半天功夫还没有洗干净。

和荣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荣成

这位傈僳族汉子名叫和荣成,当年50出头的他是罗马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年跟妻子离异后,儿子又离家,他独自抚养10岁大的孙女,日子过得很苦,家庭环境"脏乱差"。"得过且过"成了和荣成的生活常态,缺乏生活常识的他在被子实在脏得连自己都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发生了"洗被子"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如今可好了,在维西县保和镇"志智双扶"的精准帮扶下,和荣成通过自强不息地发展产业,逐步摆脱了贫且"愚"的命运,从村民口中"洗被子"的笑话里渐渐走了出来,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养殖致富典型。

和荣成家的新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荣成家的新居

今年1月15日,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走进排朵里村民小组,见到了如今和荣成家发生的显著改变,庭院、卧室、厨房干净整洁,个人穿着也干干净净,不在是村民口中那个"脏乱差"的家庭。

和荣成自豪地对记者说:"挂包干部每天都来我们家,用手机拍下我们家的家庭及个人卫生情况。如果我做不好,干部就亲手帮我家整改。比如洗被套、叠被子就是挂包干部教给我的。"随即他就动手整理起被子来,嘴里说着:"你们看,现在我家卧室干净整洁,被子干干净净。"

每天早上起来叠被子已经成了和荣成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早上起来叠被子已经成了和荣成的习惯

李光明随即证实了他的话,李光明表示,现在虽然和荣成还睡着木床,但是有垫絮有被子,还有电热毯,早就结束了曾经只有一床被子的历史。"特别是获得精准帮扶后,现在家里还有了洗衣机,洗被套洗床单十分方便。"和荣成自己补充说。

除了懂卫生、讲卫生外,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在保和镇党委、政府挂钩联系罗马村的副镇长李红珍这些扶贫干部的眼中,和荣成有了精气神,不再像过去那样萎靡不振,原因正如李红珍说的,精准帮扶不仅让他有产业有发展日子有奔头,还获得了村民们的尊重。

和荣成养殖的土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荣成养殖的土鸡

"通过培训,我掌握了饲养土鸡和土猪技术,我们家是靠养殖业脱贫摘帽的。"和荣成指着住房一侧的围栏养鸡场告诉记者:"快过年了,生态土鸡的生意很好。上个月卖出去了110只土鸡,共收入7300元。现在还散养着120多只土鸡,等过完年,我还会再卖上一批鸡。"

"日子好得像是在做梦!以前,十天半月吃不上一顿肉,现在安逸了,天天都能吃上肉。"和荣成的喜悦都挂在脸上。他挽留大家,并真挚地说:"今天你们就别走了,就在我们家吃上一顿农家饭。我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共产党阿克吉(傈僳语:十分好),社会主义阿克吉!"

保和镇特殊贫困群众通过培训在兴维公司中药材育苗基地务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和镇特殊贫困群众通过培训在兴维公司中药材育苗基地务工

看着和荣成的转变,李红珍不由得感慨:"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我深切感到,脱贫攻坚物质扶贫重要,但精神扶贫更重要。物质扶贫难,精神扶贫更难。要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就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比如,我们按照县委、政府创建‘四美’和提升人居环境‘八字’要求,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包户制度,手把手教贫困群众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家庭内务,引导群众学新观念、新技术,增强群众‘造血功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群众自强意识和集体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鹤山社区与罗马村建立联建联创机制,组织社区退休教师到结对村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

李红珍介绍,"志智双扶"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加强了致富本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后,下一步,保和镇党委、政府制定《"十四五"乡村人才培养规划》,强化"志智双扶",强化14年免费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以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云南网记者 秦黛玥 通讯员 杨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