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构建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的培育是关键步骤。今年上海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记者了解到,致公党上海市委递交了一份书面发言,建议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为乡村振兴助力。

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保障人们物质需求,更是影响着乡村郊区经济动能。对于小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而言,购买农机时一次性支付的大笔资金可能需要经营非常长的时间才可能收回成本,且农机体积庞大,小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并不具备农机储存能力。致公党上海市委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大棚种植成为主要模式,也就是以人工为主,加上从业人员老龄化,更是让生产效率不断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致公党上海市委建议加大蔬菜机械化生产的推进力度,由各区农委牵头,倡导“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共享农机资源。同时,优化设施结构,对于符合绿色、全程机械化生产规模的基地,适当补贴采收机械购买费用。

致公党上海市委还认为,可以由保险公司,在现有的叶菜生产保险中,增设适合绿叶菜全程机械化的特别农业保险,对于农产品质量、生产方式符合绿色要求的农场,该主栽蔬菜品种进行“最低价”保障。

为了推动农机操作员职业化,致公党上海市委还建议在蔬菜生产大区配备多功能“农机服务站”。一方面培训操作农机的农机手,另一方面还要配备能够及时修理农机的维修团队,以更好服务农机使用者。同时,建议由农机专家为用户遴选出质量好、性价比高的农机,在农技服务站广泛开展农机展示现场会,并要求各经营主体负责人、年轻员工参加,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化认知水平。“农机操作员更加专业,也可以吸收更多年轻人加入。”

此外,农工党上海市委还提出建立专门的专家团队现场指导,提高园艺与机械的融合度。并建议以“绿色生产”为宣传点,引导消费者认识、接受散装绿叶菜。

作者:占悦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