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寒假来了,不少家长为孩子递上一份假期“礼包”——研学旅行。

疫情防控下,当出省、出境的远行受限时,由各式各样机构就地组织的研学活动充斥着市场。

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研学旅行”成为文化、教育和旅游跨界领域的热词,学校、家长和学生是如何理解研学旅行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优化研学旅行的市场供给,令研学旅行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日起,南方+推出“疫情下的研学旅行”系列报道,试图寻找优化广东研学旅行市场的“最大公约数”。

这个寒假,研学旅行还能继续吗?

疫情下的研学旅行,安全性显然成为大家更为关注的重要因素。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研学旅行的认识逐步加深,对其品质亦有着更高的期待。

家长:希望研学旅行不流于形式

研学旅行的课程品质,是家长普遍关注的重点之一。家长潘柳意认为,孩子能否在旅行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研学导师的因素很关键。

佛山南海丝厂保留着完整的缫丝工艺,开设了缫丝、织布等具有特色的研学课程。潘柳意的孩子此前参加过南海丝厂的研学活动,“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活动,能在玩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对这项工艺有了大概的了解。”在潘柳意看来,这一类广东研学旅行产品颇具岭南特色,然而其研学旅行体验尚缺深度,她希望研学旅行的时间能更长一些,内容更扎实丰富,而非流于形式,让孩子们可以拥有更多沉淀和思考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自理能力有所提升,是家长对研学旅行的另一种期待。图为研学中的孩子们现场学拍短片。

孩子自理能力有所提升,是家长对研学旅行的另一种期待。

家长王锦亮说,之所以希望研学旅行的时间能更长些,是因为孩子们通过集中在一起相处和学习过程,能够提升团队协作和自理能力。

“研学旅行实践的过程能让孩子们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懂得感恩。”家长池仲儿认为,如今不少孩子是被宠大的,很多东西来得太容易,孩子不懂得珍惜和感恩,而经过外出劳动实践活动的真切体验,能让他们一定程度上感受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在池仲儿看来,研学旅行的过程,需要能让孩子们体悟何为“知行合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趣,是影响中小学生对研学旅行课程期待值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期待迎合自身兴趣爱好的研学旅行

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小学六年级学生池恺皓和三年级的弟弟池恺乐是学校粤剧社的成员,周末常常参加广州粤剧“私伙局”活动。对广东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两兄弟,希望研学旅行能够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要有(粤曲)比赛就更好了。”池恺乐对课外实践活动的比赛颇为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粤剧表演和比赛活动,是石牌小学特色研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样是粤剧社成员的六年级学生林子欣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剧院赏剧活动。“演员们与我们互动的过程很有趣,而且也能学到东西。”林子欣期待研学旅行中更多的互动交流。

四年级学生齐乐的特长是乒乓球,他对学校组织的校外乒乓球交流比赛印象很深,希望参与和乒乓球运动相关的研学旅行课程。

兴趣,是影响中小学生对研学旅行课程期待值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之相较,大学生参与更广义的研学旅行,即游学,除了从兴趣出发,还会考虑到学术方面的含金量。中山大学大三化学系学生陈俊对自然科学主题的研学项目很感兴趣,他希望能借助研学旅行,结合自己未来的计划深入了解学科,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在研学旅行当中不仅可以了解人文景观,还可以学习到学术方面的知识,我觉得挺值得的。”陈俊说道。在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系读研一的张易表示,当前阶段参加研学会考虑到时间成本及距离的因素,更重视项目的参与度和互动感,在这个过程中能真正学到知识,不只是玩。

业界:劳动、文化、科普类研学占主流

研学旅行市场的方向,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副秘书长黄汉详直言,自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学校更注重劳动类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近一年来,割稻子、挖番薯等传统农耕体验的研学旅行活动较多。

此外,科普类的研学旅行亦受市场欢迎,我们在由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和南方日报社共同发布的“2020广东十佳研学旅行目的地”名单中看到,劳动类、科普类等研学旅行目的地榜上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牌小学粤剧社团曾前往北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受疫情影响,前往外地的研学旅行有所收紧,各地学校积极开启“校内研学”模式,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以广州天河区石牌小学为例,该校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了包括粤剧、醒狮主题等多种研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石牌小学德育处主任唐亮平指出,如今的课堂教学尽管有了更多信息化的介入,但孩子们的感受不是亲身的,而研学旅行正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孩子们能从中获得不可缺失的真切感受。在她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打通了课内外校内外深度学习的渠道,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五育并举,才能让成长更多姿多彩。她向家长呼吁,与其帮孩子报太多补习班,不如把假期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能够“研大千世界,品万千精彩”。

“疫情下的研学旅行”系列报道①

【记者】周人果 郑洁琳 张瑞铉(实习生)

【拍摄】张瑞铉(实习生)郑洁琳

【剪辑】周鑫宇

【统筹】周人果 蔡华锋

【作者】 周人果;周鑫宇;郑洁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