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阳 通讯员 罗泽亭 杨晓敏)1月20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意见、要求和利益的“代言人”,万山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行以“三激励”“四强化”“五落实”为主要内容的人大代表“345”工作法,积极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履职能力和履职成效。

“三激励”激发履职热情。万山区人大出台“三激励”措施,对不断深化活动主题,努力创新活动形式,积极主动建言献策的各级人大代表;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一线素材,提交高质量建议的各级人大代表;对自觉服务群众,奋力投身经济建设,发挥引领示范效应的各级人大代表,每年推选相应名额,在全区予以通报表扬。同时,将这些荣誉计入人大代表的履职档案,作为代表连选连任、评先评优和向上推荐的重要依据。

这种简单朴实的激励方式,点燃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热情。区人大代表杨元桃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带动200余人摆脱贫困;区人大代表蒋秀林联合业内同行,在铜仁劳务就业扶贫示范街开发就业岗位5000余个,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有了创业就业机会;杨昌贵、杨堂光、杨会3名人大代表被省市表彰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四强化”增强履职能力。万山区人大把强化人大代表学习培训、阵地建设、示范引领、桥梁作用作为关键一环,使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得到增强。

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2020年,开展集中培训12次200人,考察学习5次60人,寄送学习资料3000多份。同时,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实行线上与线下双管齐下,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实行代表轮流驻站接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20年,各站共收集到意见建议100余条。

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活动,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鼓励人大代表积极领办、参与或帮扶联系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充分发挥代表资源优势,让代表当好招商引资联络员、优惠政策宣传员、营商环境监督员。区人大代表杨堂光积极招商引资,并合伙在茶店街道街上创办一家制衣加工厂,吸纳困难群众40人上岗就业,每人每月增收3000多元。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发展产业项目12个,直接帮扶贫困群众532人,协调解决就业6000多人。

要求每名人大代表每年至少提一件建议、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在选区宣讲一次政策。2020年,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解决问题100个,涉及群众983人次,帮助群众办实事办好事780多件,发放各类惠民政策资料6万多份。

“五落实”提升履职成效。近年来,万山区以落实好人大代表联系工作、联组活动、建议办理、述职工作、履职保障为重要抓手,有力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成效。

推动落实“双联系”制度,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目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120名人大代表结成工作对子,建立直接联系。

将全区分为4个片区,围绕全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民生实事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每个片区为1个组;各乡镇(街道)人大定期轮流牵头,每半年开展一次代表联组活动,促进代表工作得失共评、经验共享。

在每年全国和省市区人代会召开前,对人大代表如何提出高质量建议进行一次实操培训。2020年,按程序交办督办代表建议35件,政府及相关承办部门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和资金,切实解决一些代表比较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督促各级财政将人大代表活动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关心关爱区内各级人大代表的工作生活。2020年,预算解决人大代表阵地建设、业务培训、履职活动经费300余万元。

万山创新推出的人大代表“345”工作法效果显著。目前,该区实现人大代表联系工作上联下通、联组活动力量优化整合、建议办理办结质效提升、述职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履职保障有平台。人大代表的工作热情、工作水平、工作成效均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