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冲
  经过一番艰难跋涉后,我们终于来到铜鼓寨山顶。这是一个几乎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平坝,云雾缭绕间,让人仿佛重回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寒风呼啸,恰似鼓号犹鸣。
  铜鼓寨位于四川营山县木垭乡,与渠县交界,周边地带,群峰耸峙,状如众星捧月。自然,峰峦耸峙之间,也恰到好处地予以了留白,给人一种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之感。上世纪30年代,营(山)渠(县)战役打响,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带领下,在这白山黑水间,于铜鼓寨安营扎寨,在当地建立了红色政权。
  “这地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同行的诗人阿冰四处查看后,得出这个结论。
  “此言不虚,此乃形胜之地,用兵,可决胜于千里之外;习文,滔滔学识自蕴于帷幄之中。”向导接过话茬说,“这里还真的出过一位贾姓的进士,官至翰林呢。”
  “你们看,这是当年红军打米磨面使用过的磨盘。”向导指着山顶地面的遗迹对我们说。我俯下身来,仔细查看。历经岁月的洗礼,磨盘印迹斑驳。磨盘的上半部分,不知遗失在了岁月的哪个角落,仅有底盘牢固地镶嵌在山顶的地面,成为整座山表情最为丰富的一部分。
  磨盘上的洞,清晰可见,尺寸见方,却又深不可测。我仿佛听见磨盘转动的声音,在它艰难地旋转和行进中诞生的汁液,惠泽了一个民族的希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支粮草充足的队伍,信心满满地从磨盘之上出发,红旗猎猎,在黎明前胜利抵达,最终融入黎明的光芒中。
  在磨盘不远处,是铜鼓寨的寨门,也是如今仅存的一道寨门。城墙已经残破不堪,唯有拱形的门依靠砖石牢固的互济,抱团取暖,犹如一位顶天立地的红军战士,巍巍然而不倒。寨门城墙上,荒草萋萋,讲述着当年的烽烟战火故事。
  依依不舍地,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下。一路的坑坑洼洼,忽然让人有了泪涌的感觉。蓦然回首,铜鼓寨上鼓号齐鸣,一座古老而崭新的城池拔地而起,生机复萌,活力再现,时刻等待着我们的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