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彤

在生物安全柜里,打开样本转运箱,取出一个个独立包装的样本,给样本编号,提取病毒核酸,上机检测……深夜12点,城阳区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PCR实验室)里,26岁的于银萍还在忙碌着。

银萍,城阳区人民医院PCR实验室里最年轻的检验员。今年6月中旬,医院启动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原本在检验科临检组工作的她,临危受命,加入到PCR核酸检测队伍,每天标本接收、核对、检测以及汇报结果等,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她一样也没落下。

于银萍是城阳区人民医院PCR实验室里最年轻的检验员,到目前为止已经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半年时间了。

PCR实验室是离病毒最近、感染风险最大的地方,进入这里工作的人需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起初,于银萍接到去PCR实验室工作的通知时,心里面还有些犹豫,不是因为怕累和危险,而是担心自己干不好如此精细、严谨的工作,毕竟这是她从未经历过的。但男孩子性格的她还是想勇敢地挑战自我,放手一搏。“真正去到那边,才发现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而最大的考验,就是按照生物安全三级防护的标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太空人’。因为实验室里要求负压环境,是没有空调的,在这个夏天,刚‘武装’好不到两分钟,护目镜就充满水雾,极大地增加了操作难度。”

于银萍每天还承担着一项特殊的工作——数据上报。一个是上报到青岛疾控中心的数据,需在早晨9点前完成,一个是上报到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的数据,需在上午10点前完成。而于银萍每天早晨8点钟,会习惯性地将前一天的门诊核酸检测数据报给医院疾控科,疾控科的同事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门诊、住院、防护的核酸检测量进行分类,再回传给她,这时,她再将门诊核酸检测量和查体核酸检测量的两个数据相加,按要求上报给青岛疾控中心和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而这项工作,不管她是在家休班还是凌晨后半夜下班,她都自己调好闹钟,上午9点前将这项工作完成。

每天标本接收、核对、检测、汇报结果……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于银萍一样也没落下。

“上班报数据,在家报数据,拍婚纱照报数据,甚至结婚当天她还是在报数据……”于银萍的同事开玩笑道。虽说是玩笑话,可这也是事实。11月22日,于银萍结婚的日子,早晨化妆师刚给她化完妆,摄影师还没来得及拍摄,她就拿来了平板电脑,先上报数据。“结婚这天,同事都想替我干这项工作,是我没有交出去,每个人肩上的担子都很重,上报个数据而已,对我来说真算不上什么。”于银萍说道。

虽说是PCR实验室里最小的成员,但于银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一代“检验人”的责任与担当。“最难忘的,是检验出的第一份阳性标本。”于银萍说,那一次,正赶上她上夜班,接班时,同事告诉她有个境外输入的高度疑似病例,让她有个心理准备。“没想到会是阳性,当看到检测结果时,真的是害怕极了。”那次,她整晚没有回家,直到将数据和病例的详细资料上报给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后,心情才慢慢平复。

PCR实验室的检测工作需要随时配合发热门诊的需要,有好多个凌晨,于银萍刚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一个电话,她又不得不返回医院,钻进了实验室里。印象深刻的一次,那是今年10月份全民核酸检测的时候,她加班到凌晨3点,回到家才睡了两个小时,就接到了医院的电话,有新任务。睡眼惺忪的她骑上电动车就往医院赶,到了实验室的她早已没有了睡意,转身便投入到了工作中,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两点才下班回家。

于银萍(左一)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孩,生活中,她喜欢和朋友一起旅行,现在的她已经很久没出去走走了。

转眼,于银萍已在PCR实验室工作了半年。“自从进了PCR实验室,我感觉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沉甸甸的。”于银萍最后说道,与疫情的斗争,虽说辛苦,但她始终干劲十足,她期盼疫情能快点结束,不管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能早日“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