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国际能源网专稿

[国际能源网专稿]2021年1月23日19点30分,清华大学·大同第二届能源转型国际论坛第一场报告会第一单元“零碳欧洲”正式在线上举行。作为本次论坛首场报告会,清华大学能源中心五位课题组成员分别就欧洲零碳发展目标的法律制度、联合国的督促作用、一些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的策略以及欧洲基础设施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此次报告会由大同市能源局局长苏春枝和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联合主持,商务部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孙贤胜、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在报告发布后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 柴麒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市能源局局长 苏春枝

苏春枝在致辞时提到:“何博士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在欧洲坚持考察,精神可嘉,更为难得的是他还组织了一支几十人的留学生队伍对考察情况进行总结和深入研究,给我们大同能源革命,也给全国能源转型带来了宝贵的来自欧洲的一手资料。这十场报告会正是何博士团队欧洲考察的成果报告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外交部驻欧盟使团参赞 夏晴

夏晴在致辞时表示,中国与欧洲开展绿色能源转型合作,是双方领导人共同推动的重要发展议题,具有坚实的战略基础。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必将成为当前及未来时期中欧关系发展的重点。希望中国和欧洲双方能够积极应对形势变化,把握市场需求、持续拓展在低碳、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等多领域合作,让中欧关系加速驶入快车道。

芝加哥大学的欧阳思越作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零碳欧洲第一场报告会第一位发布人,她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对欧洲部分国家的零碳战略进行了分享。她发布的报告题目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决策—欧洲气候变化法形成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专业硕士、零碳课题组成员 欧阳思越

欧阳思越介绍说:“欧洲主要国家就2050年基本达成共识,法国成为欧盟第一个将碳中和目标纳入法律的国家。德国联邦议院于2019年11月15日制定了《气候法》,要求该国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下降80%- 95%,并力求碳中和;到2030年比1990年的水平至少减少55%;瑞士则正处于《二氧化碳法》重大修订的最后阶段。预计该法案会在2021年正式生效。若未达到减排目标则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税。”

实际上整个欧洲正在从北欧国家到英国再到欧盟内的西欧国家以及东欧国家逐步形成统一认识,就是要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碳中和。欧洲国家的目的在于要做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伦比亚大学能源与能源与环境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零碳课题组成员 楼昱杉

楼昱杉发布了题为《欧洲与联合国在全球零碳治理的互动》的报告。楼昱杉在报告中指出:“欧洲为联合国提供可持续发展思想,欧洲也在积极支持联合国在欧洲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机构。欧洲通过积极推进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气候谈判的重要推动者、减缓气候变化政策的倡导者、对发展中国家气候治理援助的先行者和气候外交的发起者。联合国行动也同样促进零碳欧洲发展。

基于联合国行动指南,制定长期低碳发展策略:2020年相比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20%,欧盟20%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提高20%;到203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净减至少55%;到2050年则实现以欧洲绿色协定为中心,开展气候变化行动,实现碳中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厦门大学能源系统工程博士、 零碳课题组成员 景 锐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景锐发表了题为《全球零碳城市规划与启示》的报告。该报告从更微观的城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欧洲各国重点城市对于零碳目标如何实现的一些做法。据景锐介绍,目前已有巴黎、伦敦、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等19个国家明确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以哥本哈根为例,这所城市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第一个碳中和的首都。其采取的措施包括改造能源供应,将通过对生物质、风力、地热等能源的利用,改造社区供热等改造升级;在交通出行方面,推广以自行车为主、公共交通为辅、少量私家车为补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在节能建筑方面则要提高新建筑设计标准,利用自然光,做好保温,按需供热。

从上述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城市看,大部分城市会通过改变能源利用类型、改变城市交通领域的车辆应用、在充分利用废物垃圾的能源转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最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博士后、零碳课题组成员 何 杨

何杨介绍了其在欧洲国家考察,相关国家能源转型情况,并就欧盟一些国家的碳排放目标作出介绍。她指出:“欧盟的目标是努力成为第一个碳中性大陆,德国的主要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减少55%。能源部门排放减少61%至62%;芬兰的目标则是到2029年弃煤,2035年实现碳中性;不依赖于通过从其他国家购买碳信用额来抵消碳排放;丹麦的目标则是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减排70%,2030年后将不再销售新的燃油车,2035年电和热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2050年丹麦将实现碳中性,100%可再生能源;挪威的目标则是在2030年实现碳中性,2025年禁售燃油汽车;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0%-55%;而冰岛的目标则比较简单,就是到2040年之前达到碳中性。”

谈到实现上述目标的办法,何杨阐述了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选择。德国是弃核、弃煤,大力发展光伏和氢能;丹麦则是利用风电和生物质能源;瑞典是发展生物质能源、垃圾能源化、储热罐技术;挪威在交通工具方面发力,发展电动汽车和电助力自行车;芬兰则采用海水供冷、供热等方式;法国和德国类似,同样是弃煤并且禁售燃油车……

中国需要从欧洲低碳发展中借鉴的经验就是在供热能源转型方面,注重生物质能、天然气和地源热泵的应用;在控制化石能源方面,要控制煤电再建、油气企业要全面制订转型战略,至少得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在光伏发展方面,由于光伏已经进入平价时代,光伏与生态修复的结合将带来清洁电力和生态的双重效益,这应该是发展重点,光伏扶贫、光伏养老、光伏理财等多种模式都将成为比较好的利用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零碳课题组成员 兰 蒙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兰蒙做了题为《欧盟的一体化和基础设施的连接工程》的报告。兰蒙从数字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和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进行了介绍和总结,他提出,构建欧盟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及数字经济的一体化,改善服务、扩大选择范围和创造就业机会。在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欧洲统一的轨距、统一的铁路管理系统和可以玩转整个欧洲的铁路通票使得欧洲各国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有四个优先电力走廊,分别是北海和波罗的海电力走廊以及东部和西部电力走廊。在天然气供给方面也同样存在类似的四个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务部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 孙贤胜

商务部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孙贤胜、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在报告发布后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点评。孙贤胜表示,几位发言人对于欧洲气候变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欧洲国家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基础设施的案例上等多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介绍,让我们充分了解到欧洲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方式和手段,非常有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 李俊峰

李俊峰则认为,这次报告活动还需要更深入了解和分析欧洲国家目前在低碳减排方面的行动背后的成因,研究应该更加深入,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这样才能发挥研究机构更大的价值。

来源:国际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