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张光明 张黎

紧盯“黄金五年”,“创”字突破,乘势而上,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1月22日,中原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后发展“掌舵定航”,号角嘹亮,中原区经济正以“奋楫破浪”之势,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2020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及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原区围绕“中优、西美”功能定位,强化统筹,精准发力,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全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700亿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1.2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69.6亿元,同比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5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以上,形成了经济恢复迅速、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把握总要求迈好第一步

会议研究、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原区委关于制定中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并就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原区上下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郑州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六稳”“六保”,着力巩固“改”的成效,围绕“创”字发力,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精准施策、主动作为、奋勇争先,持续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加快建设“四个中原”、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明确今年中原区的预期经济增长的目标定为7.5%,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与全市持平。今年整体工作,中原区将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努力突破。

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

中原区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以优质平台塑造环境,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结合,以大院名所树立旗帜,以人才为核心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领跑、高校院所并跑、中小企业跟跑、高端人才助跑”的创新格局,努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

重点抓好中央文化区北区、须水河产业片区、芝麻街双创园、贾鲁河产业片区等产业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平台、科创投资机构等深度合作。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5家。充分发挥辖区中机六院、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等科技创新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引领辖区科技型企业发展,全力打造一批省市级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雏鹰企业,力争年底前全区科技型企业突破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优化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实施“项目+人才+团队”的一体招引培育工程,加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洽谈合作,年底前引进培育各类高端人才80名。探索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统筹解决好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创业扶持等“一件事”问题,打造全链条服务人才的优良生态,让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文化培育打造时尚城区

中原区将抢抓郑州加快培育时尚化、国际性消费中心的机遇,建立完善“文化+时尚+平台+消费”的一体化推进机制,打造时尚品牌集聚区和时尚活动荟萃地。

树立全域旅游理念,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支撑,以创意为引领,发挥辖区人文历史和工业遗存的资源优势,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历史人文旅游、工业文明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实现文化、生态、工业与旅游的互促共赢。

加大对文创产业扶持力度,依托郑州报业集团传媒大厦、二砂文创园等平台,积极对接今日头条、红点影视、珠影集团等新媒体、影视制作公司,推出一批高质量演艺展示、影视动漫、直播产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动二砂文创园整体土地收储工作,启动项目二期建设;加快推进郑棉三厂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力争7月1日实现开街;加快推进华侨城欢乐谷、水公园、贾鲁小镇项目建设。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与二砂、奥体中心、美术馆、大剧院、博物馆等运营单位沟通协调,引导其整合国内外文化资源,推出一批精品演艺、时尚秀展、高端论坛、体育赛事,力争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全年不断档。加快推进城市书房、图书馆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魅力中原”音乐季和“悦生活”魅力课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现代服务业提质大升级

“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城市品质提升。”中原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切入点精准。

把科技服务业放在产业培育的重要位置。持续壮大现代工程设计、工业设计服务产业,深入挖掘中机六院、中国电建电勘院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潜力,围绕研发、策划、设计、咨询等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聚焦河南省智能硬件、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招引行业龙头企业。依托滴滴河南区域总部等,培育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围绕产业需求及科技专业服务基础,着力引进科技咨询、科技金融和商务服务等配套科技服务业企业。

三大核心板块,芝麻街双创园,要围绕核心产业重点引进中型优质企业、小型精品企业,打造成为中原区科技创新企业加速器、高成长型企业的过渡区,为中央文化区北区、须水河片区等核心板块输送成长型、优质型、规模型企业。中央文化区北区,要积极推动华润燃气项目开工建设,围绕科技服务、智慧应用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成长后劲足的重大功能性项目,打造科技绿芯片区、科技服务片区、智慧应用片区、创新加速片区。须水河片区,依托中机六院高科技信息园,打造工程技术服务平台,推进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围绕片区功能定位,重点关注行业“头部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企业,力争签约5家科创平台,落地3家行业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依托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国家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中心、微医集团等数字型企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大数据产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推动中铝技术研发中心、东方雨虹河南区域总部等项目落地建设,打造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基地、成果孵化与转化基地。

狠抓项目建设扩投资稳增长

围绕“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理念,中原区始终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举措。

扩大招商引资,聚焦主导产业、选定目标企业,围绕“我是什么、我有什么、我要什么”,理清适应本地的企业和项目,编制招商引资图谱,按图索骥,寻找途径,深入对接,紧盯不放,确保签约落地见效。

狠抓项目落地,充实项目落地问题解决领导小组力量,坚持周例会制度,集中破解项目融资、用地、规划等制约问题,确保项目落得下、推进得了。强化要素保障,要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开展集中盘活存量土地攻坚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件“事”“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当好服务项目的“店小二”“金管家”,打造一流服务,营造一流环境。

对标一流强化城市建管

中原区将紧密对标国内一流城市、先进地区,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持续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实现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的新成效。城市道路综合改造,确保市定二期工程3条道路1月底前基本完工,三期工程4条道路春节后启动改造,上半年全面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开展“回头看”,着力做好楼道院内线缆规整、楼顶维护、绿化整修等提升工作。建立健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同时做好今年列入计划的34个住宅小区的改造工作,年底前全部完成。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加大力度整治违法建设、散乱污企业、黑臭水体、垃圾乱堆乱放等乱象,确保6月底前实现动态清零

高标推进核心板块建设,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标,不断深化提升城市设计,3月底前制定出具体推进方案,细化工作内容,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单位、责任人,区委、区政府将定期听取汇报,督促推进。每个核心板块今年要再引进几个标志性项目,已落地的项目要全面开工建设,形成明显的形象进度。全力推进“断头路”打通工程。围绕市定涉及中原区要打通的28条“断头路”开展攻坚行动,两年内全面完成。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慎之又慎、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突出“人”“物”同防,强化学校、养老机构、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等重点场所防控,抓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扎实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要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培训演练。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大气污染防治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生态水系建设“四水同治”;国土绿化行动高标准推进,让群众享有更多的“生态福利”。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稳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帮扶问题,重点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美好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26所,确保56人以上大班额占比持续下降;不断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年底前建成6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安置房建设,高质量完成群众回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和顺中原”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区矛盾排查调处中心作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