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玛拉沁信息网
最新资讯,每天下午 5点准时收看!

导读

1月22日上午,“2020年通辽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通辽市统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包兴华就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发布,并和国家统计局通辽调查队副队长杨永生回答记者提问。通辽日报、通辽广播电视台,科尔沁都市报、中国通辽网、今日头条、微信社通辽、通辽信息港等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全市经济稳定恢复 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和罕见暴雨、暴雪天气冲击,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呈现增速稳步回升、结构持续优化、质效不断改善的发展态势。

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4.62亿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70.12亿元,同比下降4.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01.91亿元,同比增长0.6%。

一、三次产业生产逐步恢复,一、三产业增加值实现由负转正

(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粮食总产、单产实现增长。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72.96亿斤,增产3.24亿斤,同比增长1.9%,占全区粮食产量的23.6%,占比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933.78斤/亩,每亩产粮比2019年增长15.49斤,有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同比增长5.9%,其中牛存栏同比增长22.3%。畜种结构趋于科学合理,稳羊增牛发展方针持续推进,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大幅收窄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降幅比1—2月份收窄7.1个百分点。制造业贡献突出,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增速比1—2月提高8.0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1%、医药制造业增长26.8%、食品制造业增长3.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69.7%。

2020年,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增长或降幅收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发电量611.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电解铝产量240.63万吨,增长7.7%;铝材产量125.94万吨,增长22.9%;味精产量54.30万吨,增长1.1%;液体乳产量11.52万吨,增长6.2%;平板玻璃产量580.59万重量箱,增长3.0%;化学药品原药0.96万吨,增长71.1%; 降幅比1—2月收窄35.7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持续回暖

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比前三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年内实现由负转正。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7%,20个大类行业中,12个大类行业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0.0%。网络购物、无接触式消费带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0%。

二、两大需求持续改善,投资、消费回升态势持续显现

(一)投资降幅持续收窄

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收窄15.0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0%。

(二)消费需求持续恢复

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收窄2.2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同步改善,乡村消费恢复快于城镇消费。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4.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8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4.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2个百分点。实物消费恢复快于餐饮消费。 汽车类消费保持正增长。2020年7月份以来,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连续保持正增长,全年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2%,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增长22.1%。

三、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一)居民收入保持增长

较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82元,增长1.9%,较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较前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9,较上年缩小0.14,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二)企业效益总体向好

2020年,全市围绕落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取得积极成效,企业收益持续改善。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0%。

(三)财政收支由负转正,金融信贷支撑有力

2020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4%。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2%。

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7.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

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新动能不断增强

(一)工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1%,比上年加快5.7个百分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形势向好。新能源发电量比上年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8.3%,占比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风力、光伏发电量分别增长11.4%和17.5%。

(二)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2020年,全市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新产业、新动能不断增强,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持续火热。全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和邮政业务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4.5%和21.4%。快递业务进港量近1亿件,出港量近1.5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1.6%和39.1%;快递收入同比增长35.2%。

总的来看,2020年全市经济增长稳定恢复,基本面持续稳固,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复苏过程中仍面临较多不稳定不平衡问题,投资拉动作用相对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经济企稳的基础仍需巩固。

2021年,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通辽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力以赴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通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发言人您好!2020面对疫情和罕见极端天气冲击,全市经济运行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特别是一产、三产增加值实现正增长,请您再帮我们分析一下主要支撑因素有哪些?谢谢。

通辽市统计局局长包兴华回答

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市场信心不断提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呈现逐季恢复态势。分季度看,一季度GDP下降7.8%,上半年下降2.7%,前三季度下降2.1%,全年下降0.9%。特别是农牧业、服务业增势较好,部分经济指标年内由负转正,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实现正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52.3万亩,比上年增长0.2%;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3.24亿斤,产量、占比稳居全区第一位。每亩产粮比上年增长15.49斤,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3.89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同比增长5.9%,其中牛存栏增长22.3%。畜种结构趋于科学合理,稳羊增牛发展方针持续推进,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二是工业生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疫情影响,年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最大,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下半年工业生产稳步恢复,降幅持续收窄,12月当月实现9.5%的正增长。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比年初收窄7.1个百分点,指标趋势图呈现V字形。制造业增长快于全部工业。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持续稳定恢复。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6%。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7.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服务业增加值一季度同比下降7.8%,上半年同比下降4.8%,前三季度同比下降2.0%,全年增长0.6%。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增势较好,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网络购物、无接触式消费带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0%。

谢谢!

通辽日报记者提问

2020年通辽市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请问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统计局通辽调查队副队长杨永生回答

2020年,通辽市委、市政府统筹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20年通辽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8元,同比增长3.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782元,同比增长1.9%,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71元,同比增长8.8%。

一、推动城镇居民增收的主要有利因素: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政策。截至2020年底,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52万人。

二是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主要体现在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待遇、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金额、稳步提高困难群体补助水平等方面。

三是市场主体增加有利于就业。2020年通辽市新增市场主体4.9万户,市场主体的增加拉动城乡居民就业,进而拉动居民收入增长。

二、推动农村牧区居民增收的主要有利因素:

一是农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有力拉动了一产经营收入,主要体现在玉米及猪、牛、羊等农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

二是实施农牧民转移就业三年行动计划,转移就业更加稳定。

三是扶贫资金持续投入。扶贫资金的持续投入有效拉动贫困农牧民收入增长。

谢谢!

科尔沁都市报记者提问

发言人您好,2020年,我市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进展如何?有哪些具体表现?

通辽市统计局局长包兴华回答

2020年,我市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经济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新产业发展亮点频现。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从增加值看,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24.7%、3.2%和4.2%,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总体经济的恢复。

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8%,较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全力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煤电铝、镍循环经济、新能源及蒙中药“五大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产业集群企业户数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五成以上,累计产值占比超八成。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比上年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8.3%,占比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20年,我市致力于在扩大内需中融入国内大循环,发挥农畜产品绿色优势,奶业振兴政策落到实处,畜牧业投资力度明显增强,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其中畜牧业投资增长26.6%。无接触消费、网络购物等线上消费逆势增长,新商业模式成为消费亮点,刚才我也提到,全年全市邮政业务量、邮政业务收入、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定恢复发展态势,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谢谢!

来源 │ 通辽统计微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