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年人生活更有尊严感、舒适感,成为两会上不少委员关注的重点。民盟上海市委在递交的《推进供给侧改革,破解老年教育“一座难求”难题》集体提案中提出,发挥社区教育功能,让每位老人跟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把任何一个老年人排斥在外”。

数据显示,2019年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增至35.2%,上海老年教育体系规模和分布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民盟上海市委发现,2019年在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学习的老年学员共计78.2万人,远程教育学员人数达到59.2万人,占上海市老年人总数的23.6%。根据研究人员在上海进行的有关普通老年人就学意愿随机调查,有学习愿望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3%左右,老年教育供给规模仍然滞后。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支付等技术已经融入市民生活中。然而,对于大量的老年人来说,这些新技术往往把他们“拒之门外”。当老年人想通过学习跟上时代,却不得不面对老年教育“一座难求”“只读书不毕业”等难题。部分老年人还面临“学无可学”的难题,各类老年教育机构严格控制70岁以上老年人入学,基层老年教育机构办学分布、办学条件、服务能力仍存在缺口。

对此,民盟上海市委认为,政府做好“托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政府应继续将老年教育纳入公共服务,扩大投入力度,完善老年教育体系的基础服务网络。并鼓励社会力量作为“底线”保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还应该促进职业院校、业余大学、成人高校、普通高校及社会办学机构等教育资源开放。通过兴办社会学习点、社会体验基地等各种方式服务老年人学习。

上海正在进行城市数字化转型,老年人也应该享受这一“福利”。民盟上海市委建议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各项教学手段,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做好老年教育资源更有效的聚集、调配和推送,推进老年教育在基层的不断延伸与覆盖。从技术角度来看,需要推出专门适合老年人的电子软件,降低使用门槛。民盟上海市委鼓励全社会多开发“申程出行”等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

当更多人参与到老年教育中,才能推动老年教育服务不断完善。民盟上海市委认为,可以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身老年教育事业,推动学有所成和学有经验的学员转化为老年教育的老师与管理者。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初老老年人的职业培训,支持他们转化为社会志愿者,服务老年教育和社会发展。

作者:占悦

编辑:陆益峰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