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北京市政协主要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协商议政,提出了不少颇具针对性的建议。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摄

1月21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提案工作报告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市政协去年对涉及疫情防控提案,建立特事特办机制,第一时间启动立案、交办程序,搭建提案快速通道,直送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同时,将提案办理期限由往年的3个月延长到6个月,为做好提案办理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季节性因素叠加境外输入压力,疫情形势仍严峻复杂,防控工作一方面需要抢抓主动性,与时间赛跑,另一方面也有赖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此情势之下,北京市政协为涉及疫情防控提案建立特事特办机制,确保政协委员智慧第一时间通达决策层,无疑顺应了防疫“非常时期”的非常需要,体现了提案工作的高效和务实,以及提案制度的应变能力。

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也需要社会各个系统立足自身实际紧密配合和助力。政协委员们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言献策,就是积极履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防疫贡献智慧力量。而建立涉疫提案特事特办机制,搭建提案快速通道,则是对政协委员们提案积极性和履职热情的制度性呵护,也有利于确保政协委员们的一些“真知灼见”能够高效惠及防控工作,将提案价值最大化。

事实上,立足疫情防控实际,疫情期间不少政协委员的提案都很有现实针对性。北京市政协召开的年度提案办理协商会,就围绕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公共卫生机制、推进健康北京建设, 认真开展协商,深入建言资政,相关建议报送中共北京市委,纳入到了《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

具体来看,如朱良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应制定应对大规模传染病分级预案,制定至少5个级别的传染病应对预案,分别满足百人、千人、万人、十万人、百万人规模隔离需求。这无疑给北京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的防疫带来了积极启示。而国务院日前已明确,常住人口500万以下城市,要具备2天完成全员核酸检测能力。

此外,农工党北京市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科研体系建设,提升首都科学防控能力的提案》,建议应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科研单位积极开展长期系统性研究,建立适宜突发传染性疾病特点的科研评价和激励体系。这对于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支撑,无疑颇具现实意义。而“抗疫”也成为此次北京市政协会议的“热词”,在政协委员首场发言会中,就有8位委员提到履职中的抗疫元素。

这些都表明,参与、助力疫情防控,是过去一年北京市政协工作的重点,提案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也在服务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体现得更充分、更有力。这里面离不开政协委员们的积极参与,也得益于“特事特办”机制的激励与赋能。这大大缩短了那些有价值的提案从提出到发挥实际效力的过程,像支持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等提案已经落地生效,并推进了相关政策和防控措施的出台。可以说,疫情期间提案制度的灵活应变催生了提案工作的新气象,也为其继续完善优化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

在“特事特办”的激励下,不少“新鲜出炉”的涉疫提案第一时间被采纳和应用,成就了助力疫情防控不可忽视的“政协力量”。但其价值,却远不仅仅只是回应一时的防疫需要。其中不少,更是利在长远。像加强对于突发性传染病科研体系建设,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等建议,其落实需要时间和过程,而其意义也将在未来体现得更充分。

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继续打好这场攻坚战,依然离不开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建言献策和智慧支持。如何让各种关于疫情防控的“好声音”、“好建议”喷薄而出,更好凝聚和发挥全社会的抗疫智慧,北京市政协对于涉疫提案的特事特办,已然提供了一种正面示范。

□俞亨(媒体人)

编辑:何睿 校对:付春愔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