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聚焦“两张网”建设,打造世界“时尚之都”,完善慢病“长处方”政策,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议大事,谋大局,促发展,惠民生。每年的上海两会,既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舞台,也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日,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在市委党校集中审查提案。张龙 摄

今天,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全会上,上海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又将带来一大批调研成果,提出不少真知灼见,本报记者提前进行了一番探访。

民革上海市委

需求应用为导向,深化上海“两网”建设

“两张网”作为城市现代化、智慧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在城市治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民革上海市委经过调研发现,上海在“两张网”的建设上仍存在覆盖面不够全、场景应用不够广、数据共享不够畅通等问题。为此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议:以需求及应用为导向,持续深化上海“两网”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港新片区城运中心指挥大厅。陈梦泽 摄

“通办网要从‘行政中心’向‘用户中心’转变,要从市民、企业实际办事需求出发,统一线上线下审批标准,拓展在线办理事项,实现高频次、高需求公共服务事项全覆盖。”民革市委指出,要完善现有功能,如在不动产登记业务方面,目前仅提供查询和预约现场办理服务,应进一步拓展网上申请、在线缴税等功能,真正实现线上办结、一次办结。

要覆盖高频事项,如在职业能力考试报名与查询、养老床位查询及申请、公共体育和文化场馆预约、临时登机证明等方面,要加大覆盖力度。要拓展用户覆盖面,在社区中心、居委会、银行等场所设置通办网终端机,消除“数字鸿沟”,提升线上办事的便利度。

统管网则要从“监管中心”向“应用中心”转变,鼓励各区及各职能部门针对基层治理的专业需求、个性需求,研发专业化、个性化的应用场景,如通过建立“孪生城市”数据模型,对地下管线进行AR识别管理和智能维修。

在破除数据壁垒问题上,民革市委的对策是,数据更新权限从“集约”向“扩散”转变,要尽快修订城市治理制度规范,明确权力清单,下放数据更新权限;数据信息从“并联”向“串联”转变,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对接标准,实现跨部门、跨专业数据信息无缝对接,实现线上线下数据互认互通。

民盟上海市委

抓住绝佳机遇,打造世界时尚之都

以国际著名时尚企业为引领的可持续时尚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快速推进,纤维材料创新、环保健康设计、绿色低碳生产、数字化运营,已成为全球时尚产业的竞争焦点。

民盟上海市委调研发现,疫情延缓了发达国家对可持续时尚产业链的布局速度,却给拥有全球最完整区域性纺织服装供应链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长三角地区,如上海和江浙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为此,今年两会民盟上海市委带来一份集体提案,建议上海抓住此次时尚产业变革的绝佳机遇,率先构建可持续时尚产业体系,重新树立国际时尚话语权,将可持续时尚产业发展,作为打造世界时尚之都、打响“四大品牌”、强化“四大功能”以及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抓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静安国际设计节。陶磊 摄

民盟市委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确立可持续时尚产业对上海形成新型支柱类产业和“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支点的重要引领地位,制定可持续时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重大前沿科技研发创新,实施一批可持续重点项目。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时尚产业合作,让上海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的纽带。争取“联合国可持续时尚联盟”在沪设立办公室,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专业人才和智力支持,使上海成为联合国推进、协调可持续时尚产业的重要枢纽以及专业国际活动、人才交流的重要力量。

营造完善的可持续时尚产业创新生态环境也非常重要,由此可以吸引国内外品牌的可持续实验室、研发中心、项目落户上海,打造全球可持续时尚科技创新中心。

民建上海市委

促进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

临港新片区的设立,是中共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战略部署。

去年,民建上海市委将“关于促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确定为年度一号课题。394名会员报名参与课题组,通过2个月时间群策群力,形成一份课题报告。

今年两会上,这份报告转成化为一份提案。民建市委调研认为,目前临港新片区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服务业关键领域对外投资开放仍待实质性突破;国际贸易业务和监管模式的创新仍待摸索与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效能仍待全面激发;金融开放创新高地建设受到前期金融改革不深入的制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高空俯瞰临港。陈梦泽 摄

为此,提案提出包括深入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智慧海关监管体系、打造金融开放先行区等10条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完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防火墙功能,争取服务业核心领域开放实质性落地,建立数字产业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清理并创新“边境内”措施。

稳步完善智慧海关监管体系,积极发展数字、离岸、服务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模式;建设上海“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参与制定跨境数字贸易的产业标准;加快建设全球奢侈品集散基地,试点使用人民币结算,实现群智物联网对流动要素的精细化监管等。

在金融改革方面,提案建议率先打造全国金融开放先行区;在强化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功能上,允许部分国外资本控制的航运企业从事沿海捎带业务,争取第五航权开放试点;在集聚人才方面,试行“临港新片区特别签证”,建立临港企业直聘外籍中层骨干人才制度,打造国际顶尖科学家社区。

提案还就探索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的制度保障、提升自贸试验区立法位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优化基于开放创新的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临港新片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高效联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民进上海市委

推动“长护险”可持续优质发展

上海“长护险”制度全面试点已3年,为上海逾50万失能老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已形成“1+X”的政策体系。

虽有良好开局,但民进上海市委深入调研发现,“长护险”发展仍存在六大问题。今年两会上,他们提出七项针对性建议,以推动“长护险”可持续优质发展。

这六大问题是:操作标准上存在差异,宽严不一;承接护理服务的机构之间出现恶性竞争趋势,“劣币驱逐良币”;部分护理人员利用护理对象特殊需求或依赖心理,反向胁迫服务机构放宽监管标准;尚无提供各种应急支持的组织或机构,也缺乏技术支持的需求研究;养老护理员考试资格规定,在操作中也暴露出欠合理的地方;引入商业保险进展迟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理员为老人提供上门照护服务。刘歆 摄

为此,民进上海市委相关课题组提出七项建议:

1、“需求评估”改由市级机构统一核准,评估人员在相关医生数据库中随机选取,定期轮换,同时完善驻地就近,近亲回避等工作机制;

2、适当提高老人转换机构的门槛,减少机构间的恶性竞争;

3、设置服务机构及人员负面行为清单,制定处罚条例,严重违反规定的机构和个人,终身禁业;

4、设立面向服务机构与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中心”,开通365天服务热线,制定并完善与医疗、民政部门对接的专业预案;

5、完善服务操作制度或条例,对不同需求老人的特殊需求,可采取柔性化个案处理;

6、开放养老护理专业自费培训,允许社会未就业人员参与培训,缓解相关专业培训机构的存续发展困境;

7、适当提高“长护险”个人承担金额,避免操作中因个人承担金额远低于家政钟点工价格,异化为家政服务,引进商业类保险公司参与,探索“家庭长护险”的深度开发,构建“医保保基本,商保为补充”的多元化“长护险”机制。

农工党上海市委

完善慢性病“长处方”政策

去年2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适当延长门诊慢性病患者处方用量的通知》,明确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

这项措施受到了慢性病患者的欢迎。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农工党上海市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慢性病长处方政策,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对策建议》的集体提案,希望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IC

长处方是指允许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开具超过2周或更长时间的药品用量处方,是推进上海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农工党上海市委组织的“基于慢病长处方患者就诊情况调查”显示:2019年慢病长处方患者年平均就诊次数为15.82人次,2020年为11.52人次;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长处方患者的年平均就诊人次数均低于签约居民的年平均就诊次数,说明慢病长处方确实大大减少了慢病患者的就诊次数。

提案调研中,农工党上海市委发现,长处方相关政策措施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长处方针对的是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患者,除了糖尿病和高血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存在大量的需要长期服药的其他慢性病,缺乏统一的长处方药品目录影响的长处方的执行等。

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加大长处方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居民选择满意的家庭医生,制定和下发长处方适用人群、药品目录的政策文件,便于全市层面按照统一的政策执行长处方,并在市区两级层面加大信息技术支撑力度,便于长处方的政策的评价考核。

致公党上海市委

提升本市直管公房管理服务水平

在上海中心城区,一些旧式里弄和新式里弄都属于直管公房,住户只有使用权而没有产权。

狭窄的生活环境中,晒台、厨房、卫生间等公共空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限往往引来多方扯皮。直管公房的管理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今年的上海两会上,致公党上海市委提交了一份书面发言,建言提升本市直管公房管理服务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IC

直管公房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部分已经超出或接近使用年限,配套设施落后、卫生条件脏乱差,但很多房屋被列为文保单位,面临着保护文化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致公党上海市委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上海的一些直管公房的修缮管理、资金使用、产业管理、物业服务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矛盾问题群众反映强烈。

为此致公党上海市委建议,在保持目前的“授权经营、委托管理”模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现行直管公房管理体制:一是强化市级统筹,加强市房管局的指导和监督;二是坚持以区为主,加强区房管局对直管公房的行政监管;三是注重绩效考核,完善房地集团的物业管理监督机制。

致公党上海市委认为,要加快直管公房管理和维修人才队伍培养,提高业务能力。同时,深化业务应用与数据融合,提升公房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是实现基础资料信息化;二是实现公房业务审批备案管理信息化;三是尽快建立基础数据完整、网络全覆盖、全市统一的集中式公房管理系统;四是实现公房信息系统和其他部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从而探索实施公房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化,运用会计核算的方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公房资产动态监管。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探索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新路

大力加强广大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上海经过多年实践,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成果已初显,但科学素养培养体系还未形成,中小学科技竞赛等模式已经不适应科学素养教育成效的进一步提升。今年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提交的一份集体提案,就是聚焦上海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质量提升的话题。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认为,目前上海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数量不足,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亦较为狭窄,教师在科学素养教育所需的多元化、跨学科的专业发展活动较少,不擅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限,科学素养教育质量亟需大力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上,小小飞手比拼无人机技能。孙中钦 摄

在调研中这些问题的根源也逐一浮现:科学教育游离在学校教育体系外,大多数基础教育学校和课外辅导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主课提分训练上;大多数科研机构和科技专家游离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外,停留在一些见习和科普工作中,青少年科学教育更多服务于有限的科技竞赛;科学教育始终停留在附属位置,对学生创新思维、终身学习能力的意义被忽略。

当前,不少发达国家对于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芬兰的Kokoa教育标准。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建议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出台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教育标准,示范引领国家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风气,探索科学素养教育新路,逐步完善并制定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

“要改变传统的做报告、听讲座、做试题、拿学分的现有科学教师培训模式,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培育模式,通过项目化训练、操作性培训等,提升科学教育素养师资水平。”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认为,必须改革现有科学素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加大过程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探索,培养探究能力和责任意识,建立勇敢接受挑战和失败的精神。

台盟上海市委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社会支持体系

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让人们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格外关注。

台盟上海市委调研发现,近年来上海青少年心理健康疾病的累积就诊人次逐年递增趋势明显,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启蒙期(7-10岁)及逆反期(11-14岁)已经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今年上海两会上,台盟上海市委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构建“家—校—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有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IC

“家庭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然而,不少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缺乏科学认识。”台盟上海市委调研发现,1/5左右的孩子会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但得到合理诊疗的比例还不到20%。除了专业医生缺乏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家长在孩子情绪障碍的早期并没有意识或发现。

从学校来看,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专业水平不高,以及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标准和配套评估等难题。尤其是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有所欠缺,只是停留在了安全教育层面。此外,近年来社区治理能力虽有所提升,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服务功能仍然欠缺,监督能力不足,对存在问题的孩子救助水平也有限。

“家庭、学校、社区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三个环境。” 台盟上海市委建议,应由教委和街镇牵头,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支柱、社区为依托,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委员会,整合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的资源,重点关注社区所辖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比如,通过民政、财政、卫健委联手,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纳为社区服务的必选内容,设立专项基金购买第三方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定期筛查机制。

与此同时,鼓励高校加大心理健康教师和医生的培养力度,各中小学也应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结合自身特色,有体系地开发生命教育课程。

上海市工商联

推进数字化建设,促进民企转型升级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冠疫情的加速催化,全球数字化转型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潮头初显,数字重塑世界、数字领跑未来,必将是大势所趋。”上海市工商联的一份集体提案建议,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上海是国内工业互联网的高地,拥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平台与服务商,能够有效助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是上海的先发优势。近期,市工商联开展的上海地区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数字化程度仍需提升。上海民营企业处于中高数字化程度占比为51.7%,高于北京、江苏、天津和广东,但低于浙江的54.2%;人才流失问题相对突出;民营企业在研发和知识产权的投入上与北京相当,略逊于江浙一带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IC

市工商联认为,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表现出线上线下服务整合、数据跨区域共享、远程协作办公等诸多新特点,需要政府在监管方式上做出相应调整。相关政府部门要秉持包容审慎的原则,给企业成长留足空间。

为此,工商联建议,在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外来专业人才,在“抢人才”竞赛中勇当排头兵,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更为畅通的渠道,彰显特色优势,构筑海纳百川的人才“蓄水池”;另一方面重视培养本地专业人才,在政策层面激励引导其在上海工作创业。

要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服务市场,形成产业数字化转型规模化服务能力,加强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标杆示范案例。

惟其如此,才能积极主导和主动参与全球数字治理体系的构建,并以此推动国际数字技术领域呈现更多的“中国标准”。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潘高峰 江跃中 方翔

编辑 |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