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研究力作答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这一时代命题!2020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指数报告1月21日重磅发布。

报告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任务要求,引入学术方法,兼顾大众媒体属性,设定量化指标体系,客观、公开、透明剖析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发展进程,引发关注和热议。

近日,来自政府部门、学界和企业的嘉宾齐集《2020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指数》发布云研讨会,共论双循环背景下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迎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报告既能"接天"也能"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指数报告相当好,既能"接天"也能"接地",体现了媒体的风格和价值取向。南方都市报区域协调研究团队也从原来单纯的观察者、记录者,逐步转型为广东区域发展的研究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智媒转型的过程中走在前列。

报告客观、透明,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设计相当合理,较全面反映了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报告总结提炼了各地区协调发展的经验做法,对存在问题也不回避,体现了南都客观中立的媒体风格。报告还给出了政策建议,对于各个城市的发展优势和短板的剖析相当深入。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燕:

报告成体系、有亮点、有深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报告比往年更精彩、更启发思考,内容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成系统,各方面指标成体系,可以完整展现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发展图景;第二是有亮点,涉及县域、新基建、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领域的调研、分析,紧扣时代主题和大家所关心;第三是有深化,报告中有问题发现,还提出针对性建议,有研究有思考,这个确实非常好。

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发挥好南都智库优势,建议进一步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视角开展深入调查分析,加强对各区域之间的联动研究,从各城市发展、全省区域格局优化和“双区”建设等方面提出更多有针对性、引导性和启发性的举措建议,并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投资兴业,非常值得期待。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英

报告客观反映了“一核一带一区”各城市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指数报告很具媒体特有的写实风格及特点,指标系统化,分析到位。指数报告坚持了六年,每年根据经济发展新特点对指标体系进行相应调整,能较客观地反映广东“一带一区”各个市的发展状况,也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对地方政府决策、对企业决策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对学术界也有相应的参考价值。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淦森:

报告对区域发展的情况分析客观、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报告采集了大量真实有用的数据,涉及的区域覆盖面完整,对区域发展的情况分析客观、到位。并且,报告通过数据量化来体现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能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广东区域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对于政府接下来有序地引导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产业园办副站长罗学梅:

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都很中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报告对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情况研究充分,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都比较中肯,也谈到了长远发展的参考经验,对我们谋划下一轮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特聘教授,广东省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蓝云:

报告展现了媒体特色、创新体系、数字说话、全局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趋势面前,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分析报告,要有洞察、意见。针对《2020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指数》,我总结为16个字:媒体特色、创新体系、数字说话、全局思维。在这份报告中,我看到南都一以贯之的传承,南都情怀永远在,南都风骨永远在。广东“一核一带一区”的战略布局和功能区划在报告中体现非常鲜明。“省两会”召开在即,南都敢于评价城市协调发展成绩,背后是专业精神和用数据说话的底气。

统筹:南都记者 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陈燕 莫郅骅 吴璇 实习生 蒋佳宁 吴嘉恩 王莹岭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