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月22日讯2020年,即墨区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突出,取得了不俗成绩,荣获“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全国先进集体,一名司法所所长被推荐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两名调解员被评为“全市十佳金牌调解人”。其中,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世省同志的调解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基层人民调解员为平安建设默默奉献的不平凡业绩。他执着敬业、孜孜以求、热情饱满、用心调解的工作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推广。

陈世省,现任青岛市即墨区蓝村镇司法所所长,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他从事调解工作9年来,调解大小矛盾纠纷561起,防止民转刑57起,有效化解了村民之间的矛盾,积极维护了社会的治安,真正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耳中听民意

在深入群众进行调解工作的过程中,陈世省同志特别注重与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引导。他不但善于“拉庄户呱”,而且经常根据双方不同的身份和文化背景进行疏导。蓝村镇贾戈庆村一名退休老师刘某与邻居王某发生纠纷。起因是大学生王某在村东大街南侧盖起了二层楼房,楼房院子用土垫起了半米高,由于院子没有建围墙,院子以南就是刘某的可耕地。为防止垫高的院子塌土下陷,王某用石块把院子边缘砌了起来。由于砌的石块紧靠刘某的可耕地,影响了其机械耕种和收割。为此,刘某多次找到村委,村委也多次找到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但始终没有调解成功,只好向陈世省同志求助。陈世省同志到村了解了情况后,首先给双方当事人和在场的村委干部讲了“六尺巷”的典故。然后深情地对当事人说:“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从古到今,源远流长。心胸开阔,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更需要发扬光大,六尺巷的典故,现如今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你们两家是地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应该为治气而斤斤计较,应以和为贵。你们看看六尺巷的典故,你们一个是老教师,一个是大学生,道理比普通群众懂得都多,怎么就为了这么点小事闹到这个地步了?”一番话说得双方当事人都红了脸。最终,王某主动提出将石墙向后挪30公分,而刘某也主动表示,耕种时将地边也留出30公分,双方握手言和。

以身守正义

司法工作的核心在于公平正义,只有把一碗水端平,才能让调解的双方心服口服,调解才变得有意义。蓝村镇包工头逄某在医院探病时遇到住院的孙某,他看到孙某生活贫困十分可怜,便提出等孙某出院后,他愿意聘请孙某到其工地看管仓库,解决孙某的生计问题,孙某对此十分感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孙某工作2个月后突发疾病,不幸身亡。因孙某无子女,逄某无奈找到孙某弟弟,说明情况并提出补偿一些费用,然而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孙某弟弟却认定孙某的死应认定为工伤,并索要30万元赔偿,此事让逄某难以接受,无奈之下找到蓝村司法所,陈世省所长听到此事后,经过详细调研,认为孙某弟弟无故索赔的风气不可长,不能让逄某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于是,他开始反复和孙某弟弟进行沟通、谈心、讲理,反反复复谈了十几次,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孙某弟弟终于想通,不再额外索赔,而逄某也愿意担负孙某的殡葬费,减轻孙某弟弟的生活压力。陈世省所长通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法理并用的讲解,最终守住了心中的公平正义。

在人民调解过程中,不偏不倚,一身正气是取得群众信任的基础。2018年5月24日晚,蓝村镇后白塔村村民乔宪晓酒后与妻子因琐事争吵,一气之下,失手将妻子殴打致死。第二天,女方家庭成员纠集人员,要到乔宪晓家“争气”。而乔宪晓父母也召集亲戚朋友,准备“保卫家园”。双方10余人在村庄大街上对峙,气氛紧张,群体性械斗一触即发。陈世省同志立即赶到现场,与村庄民兵一起将双方隔离,防止矛盾激化;而后,分别做双方主事人的思想工作,使双方主事人先冷静下来;最后,协调出警的公安派出所人员,说服双方依法办事,要相信公安和司法机关能公正处理。经过3个多小时的教育说服,双方打消了暴力解决的念头,均表示不再闹事。事后,积极协调村庄和双方家属,就民事赔偿问题进行协商。鉴于乔宪晓没有存款,但村庄尚欠其部分工程款未结,陈世省同志与后白塔村“两委”人员一起讨论,在村庄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自己首先掏出2万元,与村“两委”人员一起筹款,凑足了15万元先给乔宪晓父母,作为先期赔偿款给乔宪晓妻子的娘家人,从根本上缓解了双方矛盾。在这次案件处置中,陈世省同志的一身正气,得到了当事双方与村庄群众的一致好评。

胸怀有丘壑

2017年初,蓝村镇党委主要领导找到司法所所长陈世省同志,协商让其到后白塔村担任驻村书记。后白塔村是省组织部挂名的后进村,村里党员、群众派系斗争激烈。党员已经多年没有正常的组织生活,村里的工作没法正常开展,是驻地镇党委、政府十分头疼的“老大难”村。面对挑战,陈世省同志没有退缩,在做好司法所日常工作的同时,利用一切时间,扑下身子,到村逐户走访,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很快拿出了工作方案,并与村党员、干部一起,为群众扎扎实实做了几件好事,取得了党员、群众的认可,打开了工作局面,从而顺利完成了村“两委“的换届工作。换届后的后白塔村村情稳定,村民生活舒畅,得到镇党委政府及群众的高度赞美。今年以来,青岛市、山东省组织部通过对后白塔村的考察,对村庄的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家住在蓝村的陈世省,每天是上班最早的人。每天7点钟,调解委员会办公室的大门准时打开,到办公室后,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把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对当天工作进行准备,做到事事有总结,案案有准备。他经常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等及时记在笔记本上,及时总结提高。同时,他还非常注意向村庄老调解主任、调解员学习。在参与调解矛盾纠纷成功后,他总是拉着一些老调解主任、调解员问关于一些在调解中“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不能这么说”、“为什么要这么办,为什么不那么办”之类的问题,乐此不疲。也正因如此,他的调解水平提高之快、水平之高,也让大家佩服不已。他常说“调解工作,说话的艺术很重要,但说到底还是处事的公正,为民解忧的热情。而这些,只凭热情不够,还要靠不断地学习。”

因为名字中“省”是个多音字,大家开玩笑的说老陈干的司法所长的工作,操着省长的心。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纠纷,陈世省同志从不回避,而是凭着一股“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劲头,迎难而上,一定要把问题彻底解决。他常把一句话挂在嘴上:“没有调解不好的矛盾纠纷,只有我们尽不尽心。”“心向高山就不会畏惧荆棘,志随平原方能泅过洪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临危受命,岂能袖手旁观?群众利益无小事,正是群众对我们信任,才会找我们调解,所以要用心对待,耐心调解,在调解的道路上,我会一直坚守下去”——这就是一名党员调解员陈世省内心的真实独白。 信网记者 王琪

[来源:信网 编辑: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