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水新城TOD是三水中心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中三水新城TOD片区最高建筑是即将封顶的佛山双子星城。 林洛峰 摄

细心的三水市民会发现,过去5年,三水这座城市经历了又一轮脱胎换骨的变化:城市中心从“西南街”这片小天地,向三水新城、北江新区、西南老城“三足鼎立”转变,“一主三副”的城市发展格局下,乐平等城市副中心不断丰富城市功能元素,“城市三水”走上一条内涵式扩容提质之路。

回望“十三五”,三水的一大历史性事件无疑是2018年提出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几年来,三水城市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并在大湾区城市竞合的赛道上提速赶超,印证了以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切实可行。

开启“十四五”发展新篇章,三水围绕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提出坚持以品质城市点亮美好生活,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城市能级的提升,将有望强化三水在广佛都市圈的服务性节点功能,巩固其承东启西作用。

以优质的城市功能服务诠释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是三水对市民许下的庄严承诺,更是三水向外界发出的湾区城市竞合新宣言。

●南方日报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 三宣 余德伟

1“城市三水”引领高质量发展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奋力建设,一个全新的城市格局正不断刷新人们对三水的固有认知。

在三水中心组团,随着2016年3月广佛肇城轨开通,三水新城TOD片区乘势崛起,附近的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陆续建成开放,三水新城加快从建城向聚人转变;北江新区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完善教育医疗配套,织密交通路网,提升休闲文化设施,打造高品质商圈,解锁了“宜居密码”;在西南老城,道路拓宽延伸,人行天桥、立体车库建成投用,商圈改造提升,旧城焕发新活力。

在“一主三副”的城市规划下,三水的城市价值加快向镇街延伸,重塑白坭、乐平、大塘三大城市副中心的城镇格局,“魅力白坭”厚积薄发,“城市乐平”华丽蝶变,“品质大塘”焕发新颜。与此同时,“美丽芦苞”提阶晋档、“康城南山”特色发展。

回顾三水“十三五”发展历程,“城市”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在2018年1月10日召开的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三水提出全面开启新时代“城市三水”发展新征程,以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

把观察视野放在粤港澳大湾区,三水此次“转身”的动因不言自明:面对“双区驱动”“双核联动”重大机遇,珠三角各地纷纷织密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机构“两张网”,为集聚人才、科技、资本等创新资源赢得先机。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场新的城市卡位战悄然打响。

从历史的维度看,三水也到了破题城市发展短板的关键时期。走过“农业三水”阶段,进入改革开放后的“工业三水”发展历程。到2015年底,三水GDP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接近3000亿元。但在这期间,三水的城市化却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告别“以产促城”的旧路径,“城市三水”坚持“城产人融合”发展,让城市成长为健全的生命有机体。

坚持交通先行,贵广(南广)高铁、广佛肇城轨接入三水,一环西拓北环段、佛清从高速建成通车,“中心环线”开拓城市格局,三水三桥开工建设,一个个大型跨境交通工程与城市内部路网连成一片,三水以一个内部日趋紧致的整体对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

坚持以人为本,三水推出教育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教育和医疗卫生短板,新文化地标、新商圈相继涌现,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三水同步推动全域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乡融合发展驶上“快车道”,全域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产业为根,佛高区大同湖科技产业园、云东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北江科技创新园等新产业载体注重与城市融合发展,集聚创新资源。扶持实体经济“二十条”、“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组合拳”同步提升三水的城市营商环境。

在这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卡位战中,“城市三水”渐入佳境。

2 承东启西的城市聚人逻辑

美国作家爱德华·格莱泽在其著作《城市的胜利》中论述了一个中心主题:城市放大了人类的力量。得益于人类相互学习的强大能力,当人们聚集在城市中,学习就会更加深入和彻底,由此带来创新。

在“城市三水”的发展逻辑中,人同样是最终的归宿。也正因为人的集聚,“城市三水”将不断激发出新活力,走向持久的繁荣。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如果在三水万达广场、行动力广场等商圈找车位,隔三岔五总能发现来自肇庆的“粤H”车牌。生活在三水新城或者北江新区的市民中,不时也会出现自己在禅城、桂城或者广州上班,父母子女在三水生活的“候鸟邻居”。

据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统计,该街道作为三水新城的所在地,常住人口从2015年的5.8万增长至2020年的超10万,增幅超过72%。在不断增加的学校和学位数量中,“城市三水”的发展活力也得以体现:据三水区教育局统计,“十三五”期间,三水投入超9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1所,新增学位10150个。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受限于三水的“单极城市”格局,西南城区对于其他镇街的虹吸效应明显。而随着“城市三水”做强中心组团,同时拉开“一主三副”的城市格局,支撑新一轮城市化发展的资源正从“内耗”加快向“外引”转变。

翻看地图,位于广佛肇区域中心的三水,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形如一道大闸,其东边是以广州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西边是肇庆以及更远的大西南地区。一边是经济影响力位居全球前列的国际化前沿阵地,一边是中国西南腹地近4万亿元的“超级市场”。

区域发展的大局中,三水审时度势,提出打造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其中的战略布局显而易见:背靠广佛两座超万亿GDP城市,三水将不断巩固增强承东启西作用,向东承接人才、科技、资本等创新资源,向西释放强大的城市价值,吸引大西南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三水汇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有序发展“飞地经济”。从全球来看,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都利用“飞地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由此带动了一批制造城、科技城、大学城、金融城的发展。而随着纽约、旧金山、东京中心的人口、交通、教育、医疗、科技、金融等资源要素向卫星城辐射与扩散,这些卫星城也进一步增强了对周边地区人口的吸引力。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和他的团队曾参与三水新城规划,通过回顾三水的城市发展历程,他们为三水新城提炼出“服务之芯”的定位。跳出三水新城,以更高的站位审视三水,强化三水作为广佛都市圈的服务性节点功能,则有望成为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的一个贴切注解。对内,融合产业、生态、服务功能,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对外,作为广佛向西“桥头堡”,强化三水已有服务优势。

3 以服务诠释广佛极核节点

2021年伊始,“城市三水”依然在快速生长,为市民带来高效便利而富有活力的生活体验。

2020年12月31日24时,三水大桥终结长达25年的收费历史,市民再无绕道之苦,对于往返广佛肇的跨城司机来说更是一大利好。距离三水大桥以东约4公里处,三水三桥也在抢抓工期,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为市民提供更便捷出行选择。

在三水新城TOD片区,城市新地标——佛山双子星城自2018年5月动工以来,4栋高层写字楼已于2020年上半年封顶,楼高180米、38层超高层写字楼——东塔即将封顶。项目方透露,佛山双子星城2.5产业园目前累计已引入100家企业,助力三水新城加快形成总部经济。

距三水新城TOD片区不远的三水区文化馆,近期陆续上演粤剧《红头巾》、三水新年音乐会、“城市三水·镜美湾区”摄影展,吸引广佛肇及周边众多文艺爱好者齐聚三水,享受一场接一场高规格的文化盛宴。

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三水曾在2019年提出“三水地段、湾区价值;湾区孵化、三水转化;三水服务、湾区效率;三水生态、湾区生活”。开启“十四五”发展新篇章,三水围绕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提出坚持以品质城市点亮美好生活,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表述虽然各不相同,但“发展自我,服务他人”的内核一以贯之。

“城市三水”要更好地对外体现服务优势,强化交通节点功能是首要任务。为此,三水提出坚持“东联西拓北延”,在未来5年着力打造“七铁六纵十八横一环”现代化交通网络,实现镇街10分钟上高速,中心城区20分钟内通达各镇街,30分钟到达禅城、桂城,湾区核心城市2小时通达,北部片区30分钟到达广州北站。

新交通的发展有望加快塑造出三水的现代化城市格局。其中,在三水新城、北江新区、西南老城持续提升三水城市中心组团综合功能、空间品质和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全长约54公里的“中心环线”将会在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白坭镇、乐平镇圈出127平方公里的新中心城区。同时,该中心环线将连接三水多个产业园区,促进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

“内优外畅”的交通网络中,三水“一主三副”城市化格局将更趋紧密。未来5年,三水提出深入推进城市乐平、品质大塘、魅力白坭三个副中心建设,推动芦苞、南山特色发展,支持鼓励各镇街错位融合发展,推动镇街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不断强化区镇联动齐肩并进良好态势。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源头,“城在山中、城在水中、城在绿中”的生态之美一直是三水最具辨识度的城市名片之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则是近年三水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突破口。“十四五”期间,三水还将在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方面重点部署,增强“城市三水”的发展凝聚力。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新局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三水……更多部署也将形成更大的工作合力,让“城市三水”更美好的愿景加快变为现实。

新闻眼

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的“前世今生”

2020年8月18日举行的“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曾结合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对三水的经济地理价值进行过深入的论述。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袁奇峰将城市或城市组合划分为全球城市、区域核心城市、都市圈和地方性中心城市,对应远景衍生出全球性节点、区域性节点、都市圈节点和地方性中心节点。袁奇峰认为,全球城市区域网络化的区域格局中,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城市节点之间的竞争;反之,能否创造出立足区域的专业化节点,是城市的制胜关键。

对于先行一步的东京大湾区,上述趋势早有体现:东京从工业城市起步,上世纪50—70年代,随着轨道交通外延,东京转型为科创中心,其制造业则逐步外迁至周边地区,形成东京科创、周边城市制造的格局;上世纪70—90年代,依托轨道交通的建设,东京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节点,从东京一市独大转变为联系紧密的巨型城市,多个优势节点组成区域单元参与全球竞争;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东京都作为创新核心,神奈川和千叶县承接创新资源外溢,埼玉、群马、栃木、茨城县承接东京迁出工业,区域一体化初步形成,加速全球化分工协作,参与全球竞争。

袁奇峰预期,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空间格局将由“一个湾区+两大都市区+三个极点”组成。其中,三大极核包括广佛极核、深港极核和珠澳极核。深港极核和珠澳极核支撑起环伶仃洋大都市圈;广佛极核则支撑起广佛大都市区。而在广佛大都市区内部,从公路连接到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对接,各种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将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全面提速。

在袁奇峰看来,三水可以凭借广佛肇区域中心的区位优势,立足狮山—大旺产业集聚区,构筑广佛肇区域产业服务高地,打造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

2011年,袁奇峰的规划团队开始介入三水新城规划。彼时,广佛肇城轨正在建设,设有三水北站。回顾三水的城市发展历程后,袁奇峰团队为三水提炼出“服务”这个关键词。

位于广州以西30公里处的三水,因西江、北江和绥江三江汇流而得名。从农耕时代开始,三水就凭借广三铁路成为重要的陆运中转城市,为周边农业地区提供服务,辐射南海丹灶、狮山以及肇庆四会和高要东部等地。改革开放以后,三水的服务功能因远离区域中心城市得以延续,进一步确立独立的服务体系,公共配套更加完善。这一时期,三水的城市中心从河口东迁至目前的西南旧城区。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珠三角区域结构加快大调整、大重构,立足打造辐射狮山的服务中心,借力三水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之势,在三水西南街道与乐平镇之间构筑三水新城的想法,慢慢在袁奇峰团队中萌发。

袁奇峰认为,三水新城规划理念的核心,就是融合产业、生态、服务功能,以新空间锁定新机会。对外,基于“狮山—大旺产业集聚区”,三水可以三水新城强化已有服务优势,成为周边产业区的“服务之芯”,提升三水的区域地位;对内,三水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构筑强中心,通过三水新城整合西南的服务、云东海的生态以及乐平的产业,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三水新城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三水城市功能组团式发展,成为三水从县城向大都市功能区转变的关键一着。同时,三水新城规划的成功实践,也印证了袁奇峰团队对于三水拥有服务区位优势的论断,成为三水打造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的成功探索之一。展望未来,袁奇峰认为,三水仍需发挥制造业优势,在持续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加快衍生出法律、会计、信息中介、金融保险、贸易相关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功能,探索园区工业化+新城的“产城融合”模式,建设更好的城市,实现更好的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