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贫工作队队长与种植户探讨黄金百香果种植。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里塘村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是我们村的一大特色。”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驻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里塘村的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谢沁华,道出了自开展对口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一直的努力方向。如今,已有5名里塘年轻人回乡发展农业产业,其中包括种养能手和销售能手,“培养一人、带动一片”的“裂变效应”正在里塘村循环演化。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图片:受访者提供

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

2016年以前的里塘,是个典型的“村中村”。交通出行不便、生产条件差等因素挫伤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土地撂荒严重,集体经济落后,贫困发生率高达14%。面对此种境况,“发展产业”成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识。同时,谢沁华认为,将年轻人吸引回村里发展才能为乡村发展提供长久动力。在谋划村子产业路径的同时,谢沁华和队员们也在寻找和动员适合的人选,陈伟华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陈伟华是里塘本村人,既是年轻党员,又是退伍军人,退伍后的他原在广州从事快递工作。“他觉悟较高,能接受工作队的理念,但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面对陈伟华的顾虑,谢沁华和驻村工作队员们以行动给予支持。2017年,陈伟华负责的20亩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顺利挂果,收益达20万元。这同时意味着,里塘村的第一个扶贫产业实现了收成。

截至2019年底,里塘村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的产量超过3万斤,销售额达40万余元。20亩黄金百香果产业两年为全村43户贫困户带来分红10.75万元,平均每户获得分红2500元,贫困户受益率达百分之百。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做出实效后,村里看得到前景,再动员年轻人返乡就容易多了。”谢沁华说,这几年又陆续有年轻人返回村里发展农业生产。陈辉是谢沁华多次提及的一个种养能手。1988年出生的陈辉原在五华县城从事装修生意,家人均留在里塘生活。2019年末,在谢沁华的鼓励下,陈辉也开始回村创业,发展起绿色生态池塘养殖,被列为里塘村扶贫产业的4号基地。

除了日常的关心鼓励,谢沁华也发动自身资源,带上陈辉四处学习,向种养大户们“取经”。截至2020年12月底,陈辉负责的4号基地销售额已达到15万余元。

“培养一人”的同时,工作队还通过免费发放种苗、落实技能培训、全程技术指导等方式不断完善生产经营机制,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民发展多样化种养产业。里塘村目前已建设起90余亩的扶贫产业发展连片示范区,共4个基地,涵盖百香果、肉鸡、红薯、花生等产品。

培养乡村建设“生力军”

除了将陈伟华等培养成促进村产业发展、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外,谢沁华和工作队员们也将他们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打造带不走的工作队,让他们成长为带领村民进行乡村建设的‘生力军’。”

谢沁华说道,在刚结束的村委换届中,陈辉当选了村支部副书记,陈伟华也成为新一届的支部委员,5个返乡发展的年轻人有2个被吸纳进了村干部的队伍,其他3人也被列为村干部培养对象,里塘的村干队伍已经实现“大变样”,现在都是年轻干部。

如今,里塘村集体收入由帮扶前的3000元提高到近40万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帮扶前的7119元提高到24208.8元,增幅超过2.4倍;而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帮扶前的3317元提高到16729.36元,增幅超过400%。

同时,村容村貌及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基础设施建设跨入当地先进村行列。“环境好了,产业也有了,吸引年轻人回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真正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谢沁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