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眼

榆中“黄猴洞”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猴洞

在榆中县小康营至新营乡之间,有一条幽深狭长的峡谷,名叫龛谷峡,全长十五公里。在龛谷峡里,有一处名叫“黄猴洞”的名胜。黄猴洞不大,洞外有宋代摩崖石刻:“齐获睹经略少保恩公墨迹,俾工刻石,以传不朽”,落款为“政和戊戌六月十五,门生修武郎权知兰州龛谷寨向齐上石”,石刻简约记述了“黄猴洞”三字的来历,是出自北宋政和八年六月,经略齐获睹所刊刻。

可以看出,黄猴洞在宋代便已成为龛谷一景,就连当地各级官员都慕名前来。

黄猴洞之所以成为榆中颇具声名的景观,与至今依然在当地老百姓中耳熟能详的一则传说故事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东晋时期,山上的石洞里,住着一只黄毛猴。黄毛猴生性凶悍,时常出没伤及行人,成为当地一大祸患,百姓苦不堪言,便从崆峒山请来一位高僧,在洞口施法三天,移来巨石,将祸害百姓的黄毛猴封在石洞之中。

后来还发生了一个故事。据说黄毛猴被囚禁在洞中半夜悲鸣不已,惊动了石洞附近驻守石堡山的一位军士。这位军士名叫枹尔罕,是一名西秦士兵。

循着黄毛猴的悲鸣声,军士枹尔罕沿着石堡山东面裂开的石隙,来到洞口前,发现了奄奄一息的黄毛猴。见黄毛猴骨瘦如柴,两眼无光,气若游丝。枹尔罕心中大为不忍,将随身带的干粮和水送进洞里喂它,黄毛猴这才渐渐有了点精神。

过了几天,枹尔罕巡山时,逮了一只野兔,趁人没注意,偷偷丢进了黄毛猴所在的石洞里。黄毛猴恢复了体力,但出不了洞,枹尔罕想,自己喂养也不是个长久之事,不如移开洞口的石头,放了那只黄毛猴。

不巧,枹尔罕的这一举动,被一个放牛的牛倌发现了,牛倌因为曾被那只黄毛猴咬伤过,一直怀恨在心,就找到西秦国王,告发了军士枹尔罕私放“妖猴”。枹尔罕受到处罚,被吊在山崖上,以儆效尤。黄毛猴发现后,三跃两蹿,攀上石崖,救了军士枹尔罕。

枹尔罕获救后,来到马啣山西麓的一个山庄,隐姓埋名,扎根当地,结婚生子。

现在,马啣山下的马坡、银山一带,每逢春节跳社火,筒子鼓手的打扮,都是长袍马靴,腰际间配有刀盒子,头顶上的平底圆帽,有红缨穗垂下,典型的鲜卑族服饰,就是当年西秦军队流传下来的。

这就是“黄猴洞”名称的由来。

撰文/黄建强 图/资料图片